为保障新学期教学工作有序开展,人工智能教研室于9月2日开展期初教学准备与教学材料检查会议。本次会议旨在落实新学期教学任务安排,规范教学材料准备,确保教学质量。本次会议由教研室主任朱伟杰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会议伊始,朱伟杰介绍了本学期教研室人员变动情况,指出因两位教师外出读博和访学,教研室需协调分配工作任务。他详细介绍了本学期教研活动计划,鼓励暑期参加培训及会议的教师进行分享交流,促进团队共同成长。(图为朱伟杰分享近期工作重点)朱伟杰强调,教学周第一周各位教师需提前做好教学准备,携带教案、教材、授课计划、教学记录等纸质材料,提前15分钟到课,检查设备并做好课堂管理。他特别提醒关注课堂前排率、手机使用规范及课堂互动,遇到紧急情况及时报备。在教学检查方面,会议要求教师按时提交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表、前三周教案等纸质材料于教研室副主任孙晶晶处,收齐后交至学院。补考工作也是重点,监考教师需提前30分钟领取试卷,严格执行考纪,并对挂科学生进行考前辅导。此外,会议还就暑期AI通用能力培训及暑期教师



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新教师之间的互动协作,推动教研室发展,大数据专业教研室于9月1日组织并开展了新学期工作会议暨新教师试讲交流活动。本次会议由大数据教研室副主任胡娟主持。会议伊始,胡娟向大家介绍了两位新加入教研室的教师:罗丽锦和魏洋洋。两位新教师分别介绍了各自在研究生阶段的科研方向以及当前承担的工作任务。她们表示十分高兴能加入大数据教研室,期待未来能够与教研室的其他老师紧密合作,在教学与科研领域共同努力,推动教研室的持续发展与创新。 (图为活动现场)接下来是新教师汤培俊《计算机系统基础》课程的试讲环节。汤培俊讲解了计算机内存中Cache的几种替换算法,并通过动画形式生动地展示了Cache替换的执行过程,使复杂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形象易懂。针对汤培俊的试讲内容,教研室的老师们纷纷提出了宝贵的改进意见。副教授王玉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向汤培俊提供了详细的建议。王玉堂强调,课程中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建议在PPT设计和板书使用上更加精细,注重课程的导入方式,在课



9月1日上午,副校长董方敏、教务处副处长刘春静、副处长程玉林、副处长孙怡川、教务处教学研究主管张杨一行前往计算机(大数据)学院,开展26版培养方案调研工作。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戴平、副院长朱洪军、副院长吴锦华、副院长夏林、党总支副书记潘经健、院长助理万海霞、8位教研室主任及17位教师代表参会。双方就22版培养方案问题及26版培养方案规划展开深入交流。会议由副院长朱洪军主持。(图为交流会现场)朱洪军率先发言,他重点总结了2022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各类课程的学时学分分配比例、教学实践中暴露的问题以及学生访谈所反馈的意见建议,并就2026版方案的修订方向提出了个人的见解。随后,刘春静、程玉林、孙怡川、张杨四位教师依次对2022版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总结,并针对2026版培养方案的优化提出了各自的建设性建议。学院教师代表副教授钟志水以及各教研室主任也纷纷发言,就2022版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发表了个人见解,同时期望教务处能够制定相关标准,为新方案的制定提供明确指导。此外,戴平针对2026版



为确保新学期教学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并强化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软件工程教研室于2025年8月28日组织召开了期初教学准备专项会议。会议由教研室副主任佘星星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会议围绕教学材料规范化整理、学生实习工作、AI评价-课程目标达程度等核心任务展开布置,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的顺利启动奠定了坚实基础,会议地点设在A6S205会议室。(图为刘华敏主任讲话)会议的首项议程集中讨论了期初教学材料的标准化与完整性问题。佘星星强调,教学材料是教学实施的关键依据。为确保新学期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各课程组必须在开学前完成教学材料的准备及集体备课任务。请各位老师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备齐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前四周教案、教材/课件/指导书、课程表等相关材料,并做好期初教学检查和课堂巡查的准备工作。(图为会议现场)针对实习管理环节,会议提出了“过程可追溯、反馈即时化”的改进目标,重点完善双周报的撰写规范与审核流程。在智慧教育的浪潮推动下,AI技术正通过“数据驱动+智能诊断”的模式,重新构建课程目标评价体系。本



为了确保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的教学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并且确保课程目标得到有效实现,《数据库系统》课程组于8月28日开展了一次新学期的集体备课活动。本次活动由教师程云组织。程云首先系统介绍了课程大纲、授课计划和教学内容,同时分享了与该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阐释了课程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此外,还为新开课教师展示了实验教学流程以及机房环境的使用方法,助力大家更为充分地熟悉教学环节。 随后,程云老师传达了本学期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目标达成度考核的具体要求,介绍了考核系统的功能界面、成绩配置方式,以及可视化分析报告的生成方法,进一步明确了课程目标评价的依据和规范。 (图为程云老师讲解课程安排)在交流环节,课程组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补充了教学准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针对实施环节提出了改进意见与教学建议。各位教师积极分享教学经验,促进了课程资源与教学方法的优化。 (图为课程组教师交流)本次集体备课活动通过详尽地讲解与深入的交流,为新学期顺利开展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课程组教师将继续加强协作与资源共



8月18日至20日,“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Global Smart Education Conference 2025)在北京成功举办。(图为大会现场)本次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以“人机协同催生教育新生态”为主题,聚焦全球智慧教育发展前沿,通过展示智慧教育优秀案例与创新解决方案,为推进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图为团队成员孙晶晶老师参会现场)在大会优秀案例评选中,由我校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朱伟杰老师带领团队申报的《人工智能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案例,经过多轮严格评审,最终荣获“智慧教育优秀案例”。该案例全面展示了我校在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充分体现了我校在新工科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图为荣誉证书)此次获奖是我校在高水平国际会议案例评选中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学校人工智能教育模式获得了国际权威专家的认可,也为我校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契机。学校将继续深化人工智能与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增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大数据教研室于2025年8月12日至14日开展了暑期企业走访活动。走访期间,王雪梅、王玉堂、陈明武和胡娟四位教师共同前往南京和合肥,走访了多家与我校长期合作的企业和新增的学生自联企业,深入了解学生的实习表现及企业需求,推动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走访活动的首站是南京迈特望科技有限公司,双方长期保持紧密合作。团队与公司胡经理进行了深入交流,胡经理详细介绍了公司的运作机制、实习生招募与管理流程,以及实习生转正后的就业情况。胡经理表示,迈特望科技期待与学校进一步深化合作,增强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沟通与交流,推动更多优秀人才的培养。他特别强调,希望能够为更多学生提供实习转就业的机会,注入新鲜血液。此外,胡经理还介绍了目前市场上大数据专业相关岗位的需求状况,并对学校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毕业生表示期待。图为与公司胡经理合影第二天上午,走访团队走访了引力波智普科技有限公司、北极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以及中诚智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在引



7月18日至20日,第十六届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GCCIL2025)成功举办。我校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团队表现突出,共获得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奖成果覆盖多个前沿研究领域。孙久艳团队凭借“基于智能体+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荣获特等奖。该团队敏锐捕捉到传统编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痛点,大胆创新,将智能体引入教学环节。通过智能体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为学生营造了更加真实、生动的学习场景,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教学模式改革路径。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课程的教学质量,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范例。(图为特等奖获奖名单)同样获得特等奖的还有钱鸣静团队,其成果为“《梯度下降算法》教案设计”。该团队精心雕琢教案,深入浅出地剖析算法原理,运用大量生动形象的案例,将复杂的算法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份教案不仅为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优质范例,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算法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