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的教学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并且确保课程目标得到有效实现,《数据库系统》课程组于8月28日开展了一次新学期的集体备课活动。本次活动由教师程云组织。程云首先系统介绍了课程大纲、授课计划和教学内容,同时分享了与该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阐释了课程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此外,还为新开课教师展示了实验教学流程以及机房环境的使用方法,助力大家更为充分地熟悉教学环节。 随后,程云老师传达了本学期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目标达成度考核的具体要求,介绍了考核系统的功能界面、成绩配置方式,以及可视化分析报告的生成方法,进一步明确了课程目标评价的依据和规范。 (图为程云老师讲解课程安排)在交流环节,课程组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补充了教学准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针对实施环节提出了改进意见与教学建议。各位教师积极分享教学经验,促进了课程资源与教学方法的优化。 (图为课程组教师交流)本次集体备课活动通过详尽地讲解与深入的交流,为新学期顺利开展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课程组教师将继续加强协作与资源共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8-30
8月18日至20日,“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Global Smart Education Conference 2025)在北京成功举办。(图为大会现场)本次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以“人机协同催生教育新生态”为主题,聚焦全球智慧教育发展前沿,通过展示智慧教育优秀案例与创新解决方案,为推进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图为团队成员孙晶晶老师参会现场)在大会优秀案例评选中,由我校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朱伟杰老师带领团队申报的《人工智能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案例,经过多轮严格评审,最终荣获“智慧教育优秀案例”。该案例全面展示了我校在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充分体现了我校在新工科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图为荣誉证书)此次获奖是我校在高水平国际会议案例评选中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学校人工智能教育模式获得了国际权威专家的认可,也为我校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契机。学校将继续深化人工智能与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8-22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增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大数据教研室于2025年8月12日至14日开展了暑期企业走访活动。走访期间,王雪梅、王玉堂、陈明武和胡娟四位教师共同前往南京和合肥,走访了多家与我校长期合作的企业和新增的学生自联企业,深入了解学生的实习表现及企业需求,推动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走访活动的首站是南京迈特望科技有限公司,双方长期保持紧密合作。团队与公司胡经理进行了深入交流,胡经理详细介绍了公司的运作机制、实习生招募与管理流程,以及实习生转正后的就业情况。胡经理表示,迈特望科技期待与学校进一步深化合作,增强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沟通与交流,推动更多优秀人才的培养。他特别强调,希望能够为更多学生提供实习转就业的机会,注入新鲜血液。此外,胡经理还介绍了目前市场上大数据专业相关岗位的需求状况,并对学校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毕业生表示期待。图为与公司胡经理合影第二天上午,走访团队走访了引力波智普科技有限公司、北极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以及中诚智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在引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8-15
7月18日至20日,第十六届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GCCIL2025)成功举办。我校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团队表现突出,共获得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奖成果覆盖多个前沿研究领域。孙久艳团队凭借“基于智能体+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荣获特等奖。该团队敏锐捕捉到传统编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痛点,大胆创新,将智能体引入教学环节。通过智能体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为学生营造了更加真实、生动的学习场景,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教学模式改革路径。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课程的教学质量,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范例。(图为特等奖获奖名单)同样获得特等奖的还有钱鸣静团队,其成果为“《梯度下降算法》教案设计”。该团队精心雕琢教案,深入浅出地剖析算法原理,运用大量生动形象的案例,将复杂的算法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份教案不仅为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优质范例,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算法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图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7-22
7月5日上午9点,计算机(大数据)学院举办夏季小学期优秀项目评审会。此次评审会不仅是对学生实践成果的深度检验,更是学院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图为大一大二优秀项目列表)评审会现场,大一19组项目在A3 N301教室展开激烈角逐,大二27组项目于A3 N303 教室同台竞技。各项目团队以饱满的热情、专业的素养,从项目背景、技术创新点、功能实现、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精彩汇报。现场评委围绕项目的创新性、实用性、技术难度、完成度等维度进行全面评估,为项目的进一步优化指明方向。同时,各小学期班级学生通过直播形式观看评审过程,在观摩中学习经验、拓宽视野。(图为优秀项目评审现场)经过紧张激烈的评审,最终获奖名单揭晓。在大一项目组中,“智能题库”“智药云联” 等四组项目凭借出色的设计理念与技术实现,荣获一等奖;“迷宫游戏”“面试招聘” 等七组项目表现优异,斩获二等奖;“高铁票务系统”“智能停车系统” 等八组项目获得三等奖。大二项目组同样亮点频出,“学生课堂行为分析系统”“探索地球中生代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7-09
6月16日至7月5日,计算机(大数据)学院成功开展了为期三周的夏季小学期。此次夏季小学期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核心目标,通过 “自主学习 + 项目实践” 的模式,为学生搭建了一个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学习平台,助力学生夯实专业基础,提升综合素养。小学期前期,学院精心规划课程学习路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们通过线上课程、电子资料等多种渠道,对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学习,自主探索AIGC、图片理解等AI前沿领域能力。教师们则针对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点进行集中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专业理论,解决学习困惑,为后续的项目实践筑牢根基。(图为小学期教学现场)在后期的项目实践阶段,学院依托项目式教学管理平台,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开展项目的全流程开发。从项目调研、需求分析,到编码实现、测试优化,学生们全程参与项目开发的各个环节,将前期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在此过程中,教师们化身项目经理,为学生提供项目指导,针对项目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辅导答疑,助力学生攻克技术难关,保障项目顺利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7-09
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专业分流政策、明晰各专业方向特色与发展前景,科学规划未来学业与职业发展路径,计算机(大数据)学院于2025年6月18日下午在A1W301举办了2023级本科生专业方向选择宣讲会。为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本次宣讲会设置了主会场与多个分会场。200余名学生代表现场参会;其余学生则分布在指定教室,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同步收看。宣讲会由副院长朱洪军致辞开场。他强调了专业方向选择在本科阶段的重要性,指出这不仅是学业进程的关键节点,更是同学们结合个人兴趣、能力特长与未来职业规划进行主动思考与决策的重要契机。勉励同学们要珍惜机会,认真聆听,全面了解,审慎思考,做出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选择,为后续的专业深化学习和未来深造就业奠定坚实基础。(图为朱洪军讲话) 随后,教师刘良琨介绍了学院整体专业方向设置、计划班级数量、各方向拟招收人数以及详细的分流选择流程,帮助同学们对专业分流政策形成清晰认知。(图为刘良琨介绍分方向具体流程) 产业学院综合主管刘剑琴重点介绍了产业学院的独特优势。系统阐述了产业学院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6-26
5月25日,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数字素养大赛顺利落幕。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数字素养大赛是由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等机构联合主办的全国性赛事,自2011年起已连续举办多届。大赛旨在提升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数字素养,培养适应数字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2024年更名为现名称以适应技术发展需求。赛事分为信息技术基础、低代码编程、人工智能应用等多个赛道,覆盖全国千余所高校。赛事采用初赛、复赛、决赛多级选拔机制,并设有团体赛与个人赛模式。本届大赛吸引全校1284名学生参与,涵盖WPS AI智能办公、人工智能、数据分析三大赛道,其中WPS赛道以1229人报名成为竞争最激烈赛项。初赛通过实操考核与技术筛选,最终21名选手脱颖而出,晋级全国总决赛。决赛分两天举行,选手通过现场实操环节展开巅峰对决。我校代表队表现亮眼,共斩获国家级奖项22项,包括徐蕊同学摘得WPS AI智能办公赛道全国一等奖,其指导老师程云获评“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团队方面,人工智能赛项与WPS AI智能办公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