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师案例设计与竞赛水平,计算机(大数据)学院于4月16日在博思楼A6S205会议室开展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评比经验分享活动,邀请获奖教师分享备赛经验。活动由副院长朱洪军主持,学院教学竞赛团队及教师代表参会。 (图为分享活动现场)朱洪军指出,本次活动是学院教学竞赛团队组建后的首次专题分享,旨在通过经验共享提升教师案例撰写能力,为近期多项教学案例赛事做好充分准备。 (图为朱洪军主持活动)教师宋卫卫结合自己的获奖案例《Python Socket网络编程实训》,从三个方面分享了经验:深入研读教材,结合真实案例,将抽象知识具体化,确保讲解清晰准确;通过多次模拟教学,熟练操作流程,做到脱稿流畅讲解;课堂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利用讯飞AI教学平台等工具,结合在线编程资源辅助教学,提升课堂互动效果。 (图为宋卫卫分享)软件工程教研室主任刘华敏分享了全国程序设计大赛一等奖案例《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详细介绍了五个关键环节: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系



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计算机(大数据)学院于近期开展了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本次检查覆盖全体专任教师、驻校工程师及外聘教师,重点围绕教学规范、教学活动、教研室建设、教学改革及学风建设等方面展开,全面检验教学运行情况。学院成立了专项检查工作组,制定了详细实施方案。4月7日至11日期间,通过教师自查互查、教研室抽查和学院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检验教学运行情况。结果显示,学院整体教学秩序良好,课程实施规范,教学活动有序开展。为深入了解教学效果,学院于4月11日召开学生座谈会。副院长朱洪军与各年级学生代表就学风建设、课程设置、教学保障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认真听取并回应学生意见建议。(图为学生座谈会现场)4月17日,副校长李震、董方敏带队赴学院开展期中教学检查指导工作。朱洪军汇报了学期教学工作,重点介绍了通过i讯飞平台实现的教学过程跟踪、三层二维质量监控体系以及标准化建设等工作成效。检查组对教学材料进行了随机抽查,并就检查情况进行了现场反馈。(图为朱洪军汇报现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2025年4月15日,软件工程教研室在A6E301教室成功开展了第三期"教学基本能力达标"磨课活动。本次活动由教研室主任刘华敏主持,黄洋洋、万海霞、吴明涛三位教师进行教学展示,并特邀教学专家钟志水教授现场指导,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观摩研讨。在本次磨课活动中,三位教师分别围绕程序设计、操作系统等专业核心课程展开教学示范,充分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多样化的教学风格。黄洋洋老师以《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for循环语句"为主题,采用"概念讲解—示例演示—随堂练习"的三段式教学法,结合快递分拣、成绩统计等生活化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设计逻辑。课堂上,黄老师还特别演示了代码调试技巧,引导学生规避常见编程错误,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万海霞老师在《操作系统原理》课程中深入讲解"安全序列算法"这一难点内容。她通过动态流程图和银行家算法仿真动画,将抽象的进程调度过程可视化,并设计对比实验,让学生直观理解死锁避免机制。万老师还结合分布式系统等前沿技术,



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锻造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计算机(大数据)学院于近日在A6W302、W303成功举办“第十六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省赛软件赛,包含C/C++、Java、Web等比赛科目。为确保大赛顺利开展,学院高度重视,提前组织大赛工作组开展赛前培训,对考场布置、设备调试、网络环境、监考流程等环节进行严格检查。比赛当天,参赛选手在监考老师的引导下有序完成身份核验、签到入场等流程,现场秩序井然。(图为参赛选手专注答题)比赛正式拉开帷幕,参赛选手们全神贯注地紧盯屏幕,指尖在键盘上飞速敲击,清脆的敲击声在赛场内此起彼伏。面对高难度的算法题和编程挑战,选手们沉着冷静,展现出其扎实的编程功底与敏捷的算法思维。整个赛场纪律严明,考风端正,充分体现了学院学子良好的竞赛素养和专业风范。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促进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同学们以赛促学,在未来的学习和比赛中再创佳绩。学院将继续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深



为扎实推进教研室重点工作,确保各项任务高效落实,大数据教研室于4月9日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围绕年度组织目标、期中教学检查、招生宣传、实习及毕业设计等五项核心工作进行部署与研讨。会议由教研室副主任柏琪主持,全体教师参会。(图为会议现场)首先,由教研室副主任柏琪进行汇报,详细解读了本年度教研室的关键绩效目标、常规工作目标和额外加分目标,与会教师就目标分解与责任落实展开讨论,明确了阶段性任务分工。针对即将开展的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柏琪对检查重点进行说明,要求全体教师严格规范教学材料(如教案、作业批改、笔记等),并配合学院做好自查互查工作。其次,根据学校要求为进一步加强与优质生源高中的全方位多渠道的互访互动,招募优秀教职工开展招生宣传工作,学院计划成立招生宣传工作组,动员教研室内部教师积极参与。最后,针对实习和毕设,强调需要着重关注并妥善完成学生实习以及毕业设计(毕设)相关的一系列重要工作,要求按时间点完成学生的实习成绩登记、材料归档、毕设初稿修改等,严格按照既定的时间安排,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的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全链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计算机(大数据)学院于3月28日在博思楼A6S205会议室顺利开展春季学期督导委员会会议。会议由学院院长助理高超主持,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戴平,督导委员会全体成员及教学秘书参加会议,共同围绕督导委员会工作展开深入交流。 (图为会议现场)戴平强调了教学督导委员会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力量,要从单一课堂督导向教学全环节监督转变,发挥“督导-反馈-改进”的闭环管理,为学院发展提供质量保障。 (图为戴平发言)会上,督导委员会讨论了新修订的《教学督导委员会工作细则》,就督导委员会工作职责、行使职权、工作量认定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 (图为讨论现场)戴平为督导委员会成员颁发聘任证书,并要求教学团队做好服务保障,确保督导工作有序开展。 (图为聘任仪式) 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学院教学督导体系向制度化、专业化方向迈进,为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注入新动能



为加强学院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竞赛能力,计算机(大数据)学院于3月26日在博思楼A6S201会议室组织开展了春季学期教学竞赛团队交流会。副院长朱洪军和学院教学竞赛团队共同为学院的教学竞赛质量提升出谋划策,本次会议由朱洪军主持。(图为朱洪军主持会议)朱洪军首先阐明教学竞赛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他指出,教学竞赛既是教师展示教学技艺的平台,更是推动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抓手。学院将通过资源整合、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为团队提供全方位发展支撑,鼓励教师以赛促教、以赛促研,形成“备赛-参赛-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机制。(图为朱洪军发言)教学竞赛团队组长汪鑫禹老师从“个人赛突破”与“团队赛协同”两个维度展开分享。针对个人赛,详细解析竞赛形式、准备材料、比赛技巧等内容;针对团队赛,重点强调课程思政、人工智能赋能等特色亮点的打造。通过分享,为不同教师提供差异化备赛指导。(图为汪鑫禹发言)团队讨论环节,大家针对备赛环境模拟、材料呈现形式、资源协调等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此次交流会标志着学院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人工智能职业教育战略部署,以及积极响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对不同层次、类型新型高技能人才需求,同时结合学校对人工智能专业建设举措与政策,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于2025年3月26日组织召开“人工智能职业教育专业体系建设研讨会”。本次会议邀请人工智能专业教研室吴定安老师分享了关于现场参会的心得体会。此次汇报结合了他参加的《人工智能职业教育专业体系建设暨联合成立职业教育人工智能专业体系标准建设联盟》研讨会的内容,向在场教师介绍了人工智能职业教育的最新发展动态与体系建设的相关议题。(图为研讨会现场)吴定安在汇报中详细介绍了教育部发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更新情况,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新增的两个专业——职业本科“智能体工程技术”专业和高职“人工智能数据工程技术”专业。此次更新标志着人工智能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为推动人工智能相关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此外,吴定安老师还重点介绍了2月22日召开的《人工智能职业教育专业体系建设》研讨会的成果。该会议由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