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大数据)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戴平率队赴安徽海螺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学院分管科研副院长夏林、学术委员会主任毕硕本、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过敏、院长助理柏琪、科研秘书刘剑琴参与,公司副总经理王超华及杨旺生、章凯、王书信、於旭红、陈朋等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伊始,王超华对学院一行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公司相关参会人员和公司的整体情况。戴平介绍了学校相关参会人员,同时表达了学院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的意愿。(图为会议现场)随后,王书信详细介绍了海螺云工大模型在水泥建材行业的技术进展与应用方向。目前,该模型已在熟料强度预测、烧成全局寻优、带式输送机多模态监控、安全生产智能监控、智能知识问答系统等多个场景实现落地。下一步,公司将围绕AI赋能水泥工艺全流程、拓展行业应用场景、构建水泥智能体等重点方向持续推进,助力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他表示,期待与高校共享AI资源,共建行业智能生态。在交流环节,双方围绕产学研协同、硕博人才挂职、联合课题申报等内



为切实强化企业实习的全过程管理,精准把握学生企业实习的动态进展与实际效果,9月23日,计算机(大数据)学院于博思楼A6S205会议室,精心组织开展了2022级学生企业实习中期检查工作。(图为中期检查现场)学校与学院对此次检查高度重视。副校长李震、教务处副处长刘春静、教务处管理员许正元一同到场。学院副院长戴平、副院长朱洪军、副院长夏林,党总支副书记潘经健,以及2022级学生企业实习的全体指导老师和辅导员参加了本次检查会议,共同关注学生们的实习动态。(图为视频核查)检查过程中,为确保真实性与全面性,从2022级企业实习学生名单里随机抽取对象,采用视频核查的方式展开。实习指导老师或辅导员直接拨通学生视频电话,仔细查看学生的实际工作场景,了解其工作环境是否安全;认真观察学生的工作状态,看是否积极投入、精神饱满;详细询问学生的实习工作内容,明确其是否与所学专业紧密相关、是否具有实际价值。(图为检查总结现场)检查结束后,李震对本次中期检查工作进行了总结。他对学院在组织学生企业实习方面所做的扎实工作和



9月20日至21日,第九届中国计算机实践教育学术会议(CPEC2025)在兰州召开。此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单位主办,兰州交通大学等单位承办,聚焦计算机实践教育创新主题,汇聚了近400位高校教师与企业代表参会。(图为教师参会现场)CPEC2025会议聚焦计算机实践教育创新,围绕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实践教学资源升级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研讨。着力破解当前计算机实践教育中存在的教学与产业需求脱节、实践环节同质化等问题,全面提升高校计算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培养符合数字经济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图为颁奖现场)学院教师张园园团队作为会员代表参加此次会议。团队携融合近年来实践教学成果的计算机实践教学案例参赛,紧扣人工智能赋能计算机实验教学的会议核心方向,凭借鲜明主题契合与扎实成果转化,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实验案例二等奖”。(图为优秀案例证书)这一奖项不仅是对学院在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中探索成果的高度肯定,更彰显了学校在



新学期伊始,为确保课程高质量运行,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2025年9月17日晚八点钟,计算机系统基础课程组在腾讯会议召开了新学期期初教学工作线上会议。课程组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共同谋划新学期的教学蓝图。会议由课程负责人佘星星主持。佘星星首先回顾和总结了上一学期课程的教学情况与成果,并对新学期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与期望。会议强调,《计算机系统基础》作为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对培养学生系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课程组需齐心协力,持续提升课程内涵与教学质量。(图为课程组教师线上交流)本次会议围绕“提质增效”的核心目标,就多项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一是教学大纲与内容的优化,结合学科最新发展和技术趋势,对课程知识体系进行了更新与梳理;二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重点讨论了实验项目设计、实验平台使用以及助教培训方案,旨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系统级认知;三是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确定了更注重过程性评价与能力考察的多元化考核方案;四是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明确了本学期线上视频更新、习题库扩容



为持续提升教学质量,激发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与创新活力,9月17日,计算机(大数据)学院在博思楼A6S205会议室成功举办了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暨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比赛前期,各参赛团队经过自愿申报、教研室初评推荐,并完成了网络评审材料提交,最终入围当天的现场汇报环节。(图为大赛现场)各参赛团队依次围绕所授课程,具体阐述了他们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内容设计以及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探索与创新举措。有的团队介绍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提升课堂互动与学习效果的经验;还有的团队聚焦于项目式学习,展示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掌握核心知识。每位代表的汇报都准备充分,内容具体,体现了教师们对教学工作的深入思考和辛勤付出。(图为各团队汇报现场)学院教学督导全程参与并担任评委。他们不仅肯定了各团队的创新亮点和务实努力,还就教学设计的进一步完善、创新举措的可持续性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图为督导评审)此次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检验了学院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创新能力,更营造了重



为保障新学期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计算机(大数据)学院积极行动,全面开展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期初教学检查工作。(图为期初巡课现场)在开学第一周,学院组织了巡课活动。由学院中层领导、教学管理团队、学工团队、学院督导组及各教研室主任共同参与,形成多维度、深覆盖的巡查机制。巡课过程中,检查团队深入课堂一线,对学生出勤、课堂秩序、师生互动情况及教学效果等进行细致观察。总体来看,学生出勤率较高,课堂纪律良好,教师备课充分,授课内容结构清晰,师生互动积极,展现了新学期良好的教学风貌和学习氛围。(图为课堂现场)学院和各教研室围绕教学材料规范性、教学进度合理性等关键环节,开展了集中审查与反馈,确保教学资料完整、内容符合大纲要求。此外,各教研室还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制定了本学期详细的教研活动计划,包括集体备课、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研讨等多项内容,旨在推动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帮助新老教师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此次期初教学检查不仅是对教学运行情况的监督,更是学院持续改进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



为促进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交流与专业建设创新,人工智能教研室于9月12日在鸠兹湾会议室开展“人工智能相关前沿技术与专业建设研讨”主题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技术分享与研讨,推动教师学术能力提升,优化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研室副主任孙晶晶主持本次活动,特邀新进博士周同进行专题报告,并邀请暑期外出学习培训教师进行分享。(图为孙晶晶介绍本次活动主题和流程)会议首先由孙晶晶介绍会议主题与流程,强调此次活动以加强教研室团队凝聚力、推动知识共享和实践创新为核心。随后,几位教师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在教育、天文、情感计算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进行了专题分享。周同作“人工智能基础与前沿技术”主题分享,系统介绍H.264视频编码标准及其在AI视频处理中的基础作用。他详细讲解编码算法演进、预测模式、宏块分割等核心技术,指出H.264在5G、VR/AR等前沿领域的应用价值。孙晶晶以获奖教学案例为例,分享“AI赋能教育”实践路径,从选题立意、设计实现、材料整理到参赛答辩,全面解析教学案例的构建与推广策略。博士冯瑮介绍了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在新学期教学工作全面铺开的关键节点,为夯实教学质量根基、助力新教师快速成长,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计科教研室于2025 年9月10日下午15时 30分,在A6E302会议室开展期初教学检查小结暨新教师磨课活动。教研室 26 位教师齐聚一堂,共话教学发展、共研育人良方,为新学期教学工作高质量推进注入强劲动力。会议由教研室副主任刘晴晴主持,记录工作由教师刘悦悦负责。会议伊始,刘晴晴以“总结复盘明方向,部署推进谋新篇”为核心,对期初教学检查工作展开全面复盘。她指出,期初课堂巡视中,学生们展现出的高前排率与高抬头率,是良好学风与教风的生动体现,这份师生同心、同向、同行的教学氛围,为新学期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她围绕教学材料提交、实习材料审核等关键环节提出明确要求:课程组负责人需高效完成电子版期初教学材料审核与提交,确保教学资料规范完备;全体教师要细致审核学生签到情况,用心批阅双周报,且批阅字数不得少于50字,以文字为桥,搭建起师生间深度沟通的教学纽带。在教研室工作布置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