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学生工作
学生活动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为深入挖掘传统技艺的历史脉络,感受非遗文化的时代活力,2025年7月14日上午,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农商科创”实践团在计算机(大数据)学院学工主管冷自永、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汪菁文的带领下,走进淮北市濉溪县德兴银楼,感受传统手工锻打银器的独特魅力。(图为刘飞讲解银饰寓意)步入银楼、便看到各式各样的手工银饰摆放在柜台内,从小巧精致的耳环、戒指、到造型大气的摆件,每一件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随后,老德兴手工银器第四代传承人刘飞向实践团成员们讲解到,有的银饰寓意着忠贞不渝的爱情、有的银饰寓意着岁岁平安的期许。有些银饰不仅是装饰品,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为刘飞锻造银饰)在银楼内,刘飞向实践团展示了传统银饰锻打的复杂技艺。要想做好一件手工银饰,称料、熔银、化条、锻打、修饰、印花和抛光这些步骤缺一不可,刘飞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实践团成员们在刘飞的指导下,也亲身体验了一番银饰锻造。看似简单的锻打动作,要做到力度均匀、节奏稳。成员们在反复尝试中,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技艺的精妙与不易。(图为刘飞指导成员锻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7-17
  • 为近距离感受良久非遗文化魅力,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7月17日上午,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农商科创”实践团全体成员在计算机(大数据)学院学工主管冷自永,专任教师张云玲的带领下前往濉溪县酿酒遗址博物馆,开启了一场探寻酿酒历史、感受非遗文化的实践之旅。(图为讲解员现场为成员们讲解)据悉,濉溪县酿酒遗址博物馆完整呈现从战国至今的酿酒历史与文化,馆内珍藏着明清至近代的酿酒作坊遗迹、汉代青铜酒器等珍贵展品,生动展现当地酿酒业的发展脉络。此外,馆内设置的古法酿酒体验区,让实践团成员们得以直观感受当地独特酿酒工艺的传承与演变,在亲身体验中深入了解传统技艺背后的文化内涵。(图为博物馆内的陈列的展品)(图为实践团成员认真听讲解员讲解)此次探访活动,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近距离接触酿酒非遗文化,更增进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为后续开展相关科创实践积累丰富的文化素材。(图为全体成员合照)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7-17
  • 为深入了解淮北泥塑的历史脉络、艺术特色与传承现状,为乡村文化振兴实践积累鲜活素材,2025年7月16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农商科创”实践团走进淮北民俗泥塑艺术馆,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非遗文化研学之旅。通过参观馆藏珍品、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亲手体验泥塑创作,深入感受淮北泥塑的独特艺术魅力,探寻这项传统技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传承与创新之路。淮北民俗泥塑艺术作为皖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民间手工艺,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夸张生动的造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被誉为“指尖上的农耕史诗”。艺术馆内,一件件历经岁月沉淀的泥塑作品静静陈列:有反映传统农耕场景的《田间劳作图》,农夫扶犁、孩童送饭的细节栩栩如生;有展现民俗节庆的《庙会百态》,舞龙、说书、捏糖人的热闹场面跃然眼前;更有以淮北民间故事为蓝本创作的《八仙过淮河》,人物神态各异,充满奇幻色彩。实践团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逐一驻足观赏,不时就作品的创作背景、工艺手法提问,在光影流转间触摸淮北地区的历史记忆与民俗基因。(图为现场讲解员为实践团成员讲解)“泥塑的精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7-17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引导青年学子勇担时代使命、投身乡村爱国主义实践,2025年7月12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大数据)学院“踏寻先烈足迹・赓续铁军精神”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黄洋洋和思政老师王瑀的带领下赴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云岭社区成功举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共建签约仪式,为深化校地合作、传承红色基因搭建了重要平台。在此次签约仪式上,云岭村党委书记陈圣东向实践团队成员提出了殷切希望,期望同学们能够在实践中锤炼能力、磨砺品质、展现青春风采,积极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陈圣东表示,云岭村将全力支持和配合团队开展各项活动,为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优良的环境和充分的条件。(图为签约仪式现场)在黄洋洋、王瑀两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队与云岭社区党委书记陈圣东顺利完成了共建签约。双方围绕实践调研方向和服务宗旨达成深度共识,陈圣东高度认可团队的调研规划,承诺将全力支持后续工作开展,携手探索校地协同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根据协议内容,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与云岭社区将重点在五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7-16
  • 2025年7月12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大数据)学院“踏寻先烈足迹・赓续铁军精神”实践团队赴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看望年逾九旬的新四军抗战老兵张大孝。师生们怀着崇敬之情与老兵亲切交谈,聆听其讲述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通过重温革命历史,团队成员们深刻感悟初心使命,传承新四军精神与红色基因,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图为实践团全体成员合影)叶挺桥是张大孝向孙辈讲述历史的重要地点,这座桥承载着新四军服务人民、坚持抗战的精神。1938至1941年间,新四军军长叶挺在驻军云岭期间,为解决当地群众过河不便的问题,亲自设计并建造了一座木桥,桥栏上曾题有“军民合作,抗战到底”的醒目字样。新中国成立后,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桥梁在原址重建为石桥,并被命名为“叶挺桥”。张大孝正是通过这样的实物载体,将当年的军民鱼水情和抗战精神生动地传递给下一代。老革命家张大孝曾是炮兵出身,他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在福建参加的金门之战,回忆那段惨烈的战斗时,他的声音不禁颤抖。“敌人的炮火像暴雨般倾泻而下,我们的队伍伤亡惨重”,当描述战友们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7-16
  • 为响应关爱乡村儿童成长与助力教育均衡发展号召,7月13日-15日,安信工“麦浪心声”实践团深入省内阜阳颍州地区,开展“雁回颍州,青爱返乡”主题实践活动。活动以“三日四环节”为框架,全程聚焦乡村儿童实际需求,以沉浸式陪伴传递知识温暖,助力筑牢乡村教育“精神基石”阜阳益爱志愿者协会理事、青年志愿服务队队长马亿宇在中清社区居委会组织全体志愿者2025年暑期“三下乡”培训会暨实践课堂试讲。“益”路童行·爱心相伴志愿服务队、“绘梦青春”美育实践团、安信工“麦浪心声”实践团的成员们参与了此次培训。(图为马亿宇为实践团成员介绍相关事宜)培训伊始,马亿宇详细介绍了活动流程和注意事项,强调志愿服务的意义,并针对在后续活动组织中的分工进行了详细安排,涵盖了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活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活动结束后的总结反馈。每个环节都突出了团队合作与安全意识,确保每位志愿者明确职责,高效执行。培训现场气氛热烈,宣讲团的优秀学员对即将开展的宣讲活动进行了试讲,展示了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宣讲技巧,赢得在场志愿者的热烈掌声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