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学生工作
学生活动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5年8月3日至6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红芯赋能·数字筑梦”实践团在指导教师宋卫卫的带领下,走进池州市贵池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科技普及、文化传承、服务基层等多个领域留下了青春奋斗的足迹,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校社共建搭平台,协同育人启新程8月3日上午,在秋浦街道孝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践团指导老师宋卫卫与社区联合举行“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秋浦街道、孝肃社区及社会组织联合会相关负责人王书记出席。双方围绕退役军人服务、基层治理等话题交流,达成合作共识,明确基地将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助力社区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校社资源共享、双向赋能,为后续志愿服务与调研活动的持续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图为双方进行揭牌牌仪式后的合照)科技启蒙进暑托,点亮少年AI梦8月4日上午,实践团走进秋浦街道孝肃社区暑托班,开展人工智能科普课。主讲人张昕婉以充满童趣的提问—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8-05
  • 为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产业电商直播创新模式,助力大学生触摸行业前沿动态,2025年8月5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红芯赋能・数字筑梦”实践团全体成员走进当地书画文创店铺,与企业负责人交流学习。实践团成员身着红色志愿服,在古色古香的文创空间里,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电商融合的新可能,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注入文化洞察。(图为实践团与店铺负责人围坐交流场景)走访尾声,实践团成员及指导老师宋卫卫与店铺负责人共同手持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旗帜合影留念。此次交流让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产业的电商直播创新,不仅是销售模式的升级,更是文化传承的新路径——通过直播,古老书画艺术能以更鲜活的姿态触达大众。实践团表示,将把所学的电商运营经验与文化传播思路融入后续实践,助力传统文化“活”在当下,也为自身实践赋能,在服务社会中提升专业认知与创新能力。(图为实践团成员及指导老师宋卫卫与负责人合影画面)此次走访书画文创电商企业,是安信工实践团“三下乡”活动的文化探索篇章。通过与创新实践者对话,成员们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8-05
  • 为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与使命担当,2025 年8月5号下午,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红芯赋能・数字筑梦”实践团全体成员与指导老师宋卫卫一同前往当地革命英雄纪念碑,开展瞻仰缅怀活动。此次活动作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让实践团成员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实践团成员身着红色志愿服,怀着崇敬之心来到革命英雄纪念碑前。大家有序列队,面向纪念碑整齐站立,庄严行注目礼。成员代表缓步上前,仔细擦拭碑身灰尘,随后,全体成员低头默哀,追思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默哀结束,成员们围绕纪念碑缓缓绕行,聆听带队老师讲述碑文背后的战斗故事,从烽火岁月的浴血奋战,到和平年代对英烈精神的传承,在一步步瞻仰中,与历史对话,感悟先辈们的热血与担当 。此次瞻仰革命英雄纪念碑活动,是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红芯赋能・数字筑梦” 实践团“三下乡”社会实践中的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成员们在缅怀先烈的过程中,深刻领悟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未来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8-05
  • 为深化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2025年8月3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红芯赋能・数字筑梦”实践团与池州市贵池区秋浦街道孝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联合举行“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秋浦街道、孝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王书记与实践团指导老师宋卫卫及全体队员出席本次活动。(图为宋卫卫与孝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书记签订授牌仪式)  仪式现场,宋卫卫与孝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书记围绕退役军人服务、基层治理等主题展开简要交流,就实践基地的功能定位、合作方向达成共识。双方一致认为,基地将成为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通过志愿服务与调研活动,为社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为学生提供接触基层、提升实践能力的平台。(图为双方进行揭牌牌仪式后的合照)交流结束后,双方共同为“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基地”揭牌,并合影留念,定格下校社携手共进的重要时刻。实践团表示,将以基地为依托,持续开展符合社区需求的志愿服务与调研活动,推动资源共享与双向赋能。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8-05
  • 为丰富社区青少年暑期生活,推动校社资源联动助力科技启蒙教育,2025 年 8月3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红芯赋能・数字筑梦”实践团指导老师宋卫卫的带领下,走进秋浦街道孝肃社区暑托班,开展了一场人工智能科普课。主讲人张昕婉与教师宋卫卫共同参与,通过互动问答与趣味共读,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触摸智能科技,同时为大学生实践赋能,实现校社资源双向流动。(图为志愿者授课场景)课堂伊始,张昕婉以“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与人工智能有关的东西吗?”引发互动,孩子们兴奋举手回应,从智能音箱到超市自动结账机,答案覆盖生活多个场景。张昕婉结合案例,讲解AI如何通过“学习”完成这些任务,将抽象原理转化为具象认知。随后,宋卫卫接过话题,详细讲述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各类应用:从手机语音助手、商场自助收银系统,到医院AI影像分析技术、马路导航软件。宋卫卫结合孩子们熟悉的场景,用生动语言将AI应用讲得浅显易懂,让孩子们了解到日常接触的诸多事物都离不开人工智能支持。(图为宋老师和孩子们现场互动交流的场景)此次AI科普课通过张昕婉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8-05
  • 为弘扬红色精神,聆听老一辈奋斗故事,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2025年8月4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红芯赋能・数字筑梦”实践团在秋浦街道孝肃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访了当地的老党员和退伍军人,为他们送去关怀与温暖,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在走访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走进老党员和退伍军人的家中,为他们送上慰问品。每到一处,成员们都与老人亲切交谈,仔细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一位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向实践团成员们讲述了自己年轻时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经历。他用质朴的语言,回顾了在艰苦条件下,党员们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克服困难、努力奋斗的故事。实践团成员们认真聆听,不时提出问题,现场气氛温馨而热烈。另一位退伍军人则分享了自己在部队的峥嵘岁月,从紧张的训练到保家卫国的使命担当,他的讲述让成员们深刻感受到军人的忠诚与奉献。成员们纷纷表示,被老人们的精神所打动,也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老党员亲切交流的场景)(图为实践团成员为退伍军人送上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