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学生工作
学生活动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为丰富社区儿童暑期生活,传递关怀与温暖,助力孩子们在学习中收获成长、在互动中感受快乐,近日,安信工“民情通达,‘星火’暖心”实践团走进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白鹭洲社区开展“关爱儿童成长,助力快乐学习”公益活动,活动设置作业辅导、知识宣讲及有奖知识问答等环节,为社区儿童提供学习支持与成长助力。活动伊始,实践团聚焦暑期作业辅导。志愿者们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课业特点,灵活采用“一对一精准指导+小组互助学习”相结合的模式,集中为孩子们解决数学运算、语文阅读等学科难题。辅导过程中,志愿者遵循教学规律,注重引导儿童自主思考,切实提升了辅导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儿童辅导)知识宣讲环节围绕公共安全、科学普及两大主题展开。志愿者们通过案例分析与理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向儿童系统传递实用知识。宣讲内容既符合儿童认知水平,又具备较强的实用性与教育意义。现场孩子们专注聆听、积极互动,知识接受度显著提高。此外,实践团还特别加入了AI知识普及环节,向孩子们介绍讯飞星火大模型的用途及使用方法,并带领他们亲身体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7-18
  • 2025年7月12日至15日,“寻味皖北,解码食韵”实践团踏上安徽省蚌埠市的土地,开启了一段融合美食探寻与人文关怀的实践之旅。团队成员以味蕾为引,以温情为翼,在非遗传承的肌理中、市井烟火的气息里、乡土人情的温度间,触摸这座城市独有的饮食文脉与人文底蕴。指尖非遗里的雪圆滋味在指导老师杜昭强、鲍忠将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杨明明的带领下,7月12日,实践团到达蚌埠颇具盛名的雪圆小吃店,其馄饨制作技艺是当地非遗项目。在店内,专业老师详细地为同学们介绍了非遗馄饨从食材挑选、面皮制作到馅料调配的每一个精细步骤。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老师与同学亲自动手体验馄饨的制作过程。大家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逐渐熟练地包出一个个馄饨。当一碗碗自己亲手制作的馄饨端上桌,同学们品尝着这独特的美味,更是对非遗美食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有了深刻体会。雪圆小吃承载的不仅是美味,更是蚌埠几代人的记忆与传承。(图为实践团与非遗老板合照)街巷烟火中的烧饼里脊香烧饼夹里脊是蚌埠家喻户晓的特色小吃,深受当地人和游客喜爱。7月13日实践团成员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7-18
  • 为提升青年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家从理论认知走向行动实践,安信工“麦浪心声”实践团于7月16日下午3点在阜阳师范大学美术学院304教室成功开展了以“创造一条河”为主题的环保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麦浪心声”实践团负责人卢酉杰及全体成员组织开展。(图为卢酉杰主持活动)活动伊始,卢酉杰简要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背景与目的,引导现场参与者关注水生态保护议题。围绕“河流与人类共生”的核心理念,结合图文资料和典型案例,介绍了我国部分河流的生态现状及相关治理措施,同时在互动提问环节,引导参与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交流与回答,激发了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的热情,为后续参与水资源保护实践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图为卢酉杰进行提问环节)随后的河流模型制作体验环节,实践团为参与者提供了超轻粘土、彩纸等基础材料,组织大家动手设计一条自命名的“理想河流”模型,并在模型中呈现河流所面临的典型环境问题,如污染、垃圾沉积、过度开发等。通过动手制作与创意构建,参与者进一步了解河流生态系统及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7-18
  •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近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桐芯铸魂”暑期社会实践团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老师张田祥的带领下,先后前往桐城市烈士陵园和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旧址,开展沉浸式的红色革命精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庄严肃穆的桐城市烈士陵园,实践团成员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向长眠于此的英雄先烈敬献鲜花,并重温入团誓词。通过陵园内详实的图文展板和烈士事迹介绍,同学们深刻了解了桐城儿女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英勇斗争史,被革命先烈“不畏牺牲、矢志报国”的崇高精神深深震撼。(图为实践团成员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鲜花)随后,团队来到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旧址。在这座见证历史的青砖建筑内,通过讲解员对“军民同心、突破天堑”战役历程的深情讲述,成员们深刻体会到“坚定信念、敢于胜利”的渡江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与群众的鱼水深情。(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场景)在旧址庭院内,张田祥现场为团员讲授微党课,结合桐城革命史阐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伟大建党精神。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从红色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7-18
  • 为深入挖掘桐城红色文化资源,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桐芯铸魂”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先后走进桐城孔城老街、桐城文庙、桐城文化博物馆及六尺巷,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桐城文化研学之旅。  漫步孔城老街,团队成员实地探访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细致了解桐城歌、米饺制作等非遗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现状,亲身触摸当地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图为实践团成员们实地探访明清古建筑群)桐城文化博物馆内,珍贵的古籍文献、先贤手迹与多媒体展示,让同学们系统了解了桐城派“义理、考据、辞章”的学术体系及其深远历史影响。毗邻博物馆的桐城文庙,恢宏的明清建筑与馆内展陈相映成趣,共同勾勒出桐城深厚的文化轮廓。(图为实践团成员们参观桐城文化博物馆)在六尺巷,随着讲解员的详细介绍,团队成员深入了解“让他三尺”典故的历史渊源,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礼让文化内涵。这不仅加深了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启发大家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弘扬这种和谐共处的处世智慧,对促进社会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7-18
  • 为生动记录青年学子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故事,展现新时代乡村发展的蓬勃风貌,7月17日下午,“莲洁润乡·籽力同行”实践团深入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陶辛镇套花湾,以水乡荷田为背景,拍摄三下乡主题宣传片,用影像语言描绘青春与乡村交融的鲜活图景。  套花湾水系纵横,连片荷花田与白墙黛瓦的村落相映成趣,构成独具特色的江南水乡画卷。实践团在充分借鉴优秀三下乡短视频创意的基础上,结合当地自然与人文特色,精心设计拍摄方案。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先以手机镜头捕捉志愿者走访调研、与村民互动的温情瞬间,再借助无人机升空俯拍,全景展现荷塘碧浪、阡陌交通的生态之美,实现“小切口”人物叙事与“大视野”风光展示的有机结合。 (图为无人机在天空盘旋场景)“我们希望通过镜头语言,让更多人看到乡村振兴背后的青春力量。”实践团负责人表示。拍摄过程中,志愿者们身着统一服装,在荷田栈道、村舍院落的实景中融入劳动教学、文化宣讲等实践情节,既凸显出三下乡服务基层的初心,也传递出乡村生态与人文协同发展的新气象。最终成片将结合航拍风光、特写镜头与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