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宣传专利知识,增强广大师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专利申报质量,营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氛围,鼓励大学生发明创新,提升大学生科技研发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应用型校园建设可持续高质量建设发展。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第十一届芜湖市大学生专利创新创业大赛院内选拔赛”于2022年10月20日下午1:00-3:00在博学楼S302、S305、S405教室成功举办。(图为专利大赛校指导会合影)芜湖市大学生专利创新创业大赛始于2012年,作为芜湖市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品牌赛事,大赛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加快芜湖建设省域副中心、打造“四个名城”、建设文明城市。目前已经举办过十届,涌现出了一批创意新、前景远的成果。在主持人简单介绍后,大赛拉开帷幕。每个小组准备充分,分工明确,在介绍自己小组的专利时,他们从作品摘要、设计要点、专利内容、外观展示等方面进行讲述,思路清晰,有条有理,面对评委的提问均能准确回答。(图为参赛成员进行专利讲述)(图为评委打分)自



为进一步加强同学们对科技创新的重视,进一步提升我校大学生编程能力及就业能力,实验室于2022年10月18日晚9点在博思楼S201顺利开展召开“传智杯”赛前动员会。(图为姜玮老师讲解比赛赛道)首先姜玮介绍了2022年第五届“传智杯”全国大学生IT技能大赛,对比赛中的程序设计挑战赛(个人赛)、软件测试技能赛(团队赛)、Web前端挑战赛(团队赛)、视觉艺术挑战赛(个人赛)等赛道分别分析讲解,会中大家积极讨论比赛相关问题,最终敲定项目并初步确定了参赛分组。(图为姜老师指导成员)随后姜玮介绍IT技术学习路线,让实验室成员进一步认识技术的发展状况,更加明确自己的大三学习目标与职业方向。



为进一步做好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和实施,确保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更加规范、高效、有序的开展。10月19日下午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于博思楼S205会议室顺利开展2023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动员宣贯会,会议由执行院长周鸣争主持,各专业教研室负责人、全体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参加本次会议。(图为周鸣争对毕设指导工作做强调)会议上,教学秘书李京阳首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实施计划、选题、开题、指导以及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和要求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分别就选题、毕业设计(论文)各项关键时间节点进行了详细说明,要求指导教师鼓励学生真题真做,选题尽量来源于企业实习中的真实项目;随后针对毕设指导的具体问题进行沟通交流。最后,周鸣争进一步强调了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指导教师应严格按照学校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的相关要求做好过程管理,注意关键节点时间要求,确保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按时完成。 (图为李京阳做动员宣贯)学院一直



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学业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10月20日中午13点,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于博思楼S205会议室开展了2022-2023秋季学期学籍异动学生座谈会,学院教学秘书李京阳、教务员王旋以及学籍异动学生参加了本次会议。(图为会议现场)会议伊始,李京阳将学校留降级学生管理实施办法进行了宣贯,解读学校关于学籍异动的相关文件,明确学校处理留降级的政策依据。随后李京阳针对学生在学籍异动情况下应该怎样开展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给出了明确指导和具体的要求。他表示各位同学要调整心态,树立好自信心,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端正学习态度,注意学习方法。在最后答疑环节中,各位同学就目前存在的疑问及情况等进行了反馈,学院也对此给予一一解答。此次座谈会的召开,旨在帮助学籍异动学生重拾信心,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修正,重新确立新的目标并顺利完成学业。



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类专业相关的技能及职业素养要求,10月11日18时30分计算机(大数据)学院邀请了阿里巴巴集团高级工程师冀马超通过线上开展行业讲座,讲座面向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在校生,讲座由学院教师朱伟杰老主持。此次讲座的主要内容为CS类专业校招方向如何选择就业岗位、本科阶段如何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提升编程素养、本科成绩单GPA有用吗,每科都飘过行不行、高效地专业学习的app/平台、工科类技术同学如何提升沟通表达能力、选择offer及考虑因素以及在校期间如何通过提升能力进而毕业能找到月入上万的好工作。(图为主讲人冀马超)(图为主讲人冀马超线上为同学们授课)讲座中,冀马超分析了近年来应届生的就业问题,为避免“毕业即失业”,大学生需准备的技能和职业素养。另外,冀马超也希望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应该学会树立职业意识,认真学习职业技能、完成学习任务,尽可能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为将来就业做储备。最后,主讲教师分享了自己的大学学习经验和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希望同学们能获益。讲座结束后,朱伟杰老师进行了简



为了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2022年10月12日下午,软件工程教研室开展了线上“课程思政”建设专题研讨会,与会人员包括软件工程专业教研室全体教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鲍翠翠老师,会议由佘星星主持。研讨会上,老师们积极发言,交流探讨了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的方式方法和心得体会。佘星星老师通过深刻剖析“课程思政”相关政策文件,创新提出“三步法”——明确思政教学目标、思政元素与教学案例紧密结合、推进学生小组讨论,实现了“课程好+思政巧”的教学目标。汪鑫禹老师结合案例驱动式和项目化教学的特点,将案例和项目背景引入课程中,采用“留言板”式教学,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正确的价值观传达给学生。王剑峰结合新形势下学生的学习状态,建议教师要善于调整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节奏,注重在教学中穿插专业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升教学效果。(图为腾讯会议现场)鲍翠翠老师提出教师应跳出传统思政课程的教学思维,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思政理念落实到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



为加强教师间交流,帮助教师能力提升,2022年9月28日下午,软件工程专业教研室在博思楼S205顺利开展教学经验分享交流会,与会人员为软件工程专业教研室全体教师,会议由主任刘华敏主持。(图为会议现场)胡磊老师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为例,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分别从课前、课中、课后角度出发,结合课程内容、学生管理、分层教学、学习笔记等内容分享了自己的探索与收获。窦慧敏老师以《数据库系统》中的一次课程为案例分别进行讲解,具体为知识点回顾、导入新知、编程演示、要点总结及讲解、练习巩固、课后作业等环节,指出课堂上需要结合习题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知识点,要让学生都动起来,可以采用全员投票或抢答的方式,对于课后习题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学生,要求让其手抄。(图为胡磊老师分享现场) (图为窦慧敏老师分享现场)分享教育智慧,助力专业成长。通过本次教学分享活动的顺利开展,成功推广了教师们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拓宽了老师们的教学思路,对于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9月22日下午,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实验实践中心在博思楼(A6)S201开展了双创分中心优秀项目评审会,主要是了解2021-2022春季学期双创实验室项目开展情况。据悉本次参与到评审的项目类别多样,有学科竞赛项目、教师科研项目等,同时邀请了三位资深工程师作为评委作为本次评审的专家。 (图为项目答辩安排表)(图为现场答辩)在评审会现场,参与答辩的12个项目组负责人分别就各自开展项目基本情况、优势以及相关技术和成果进行了汇报与演示,评委老师就项目涉及核心技术、应用前景以及开发过程给出了指导建议,并就项目的综合整体情况进行打分。(图为优秀作品内容)(图为集体合影)本次评审会的顺利开展反映了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也促进了学生更好的开展双创项目,真正的将实验室的作用发挥出来,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环境支撑。后续学院将进一步将双创实验室的过程管理落到实处,保证实验室有效利用,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