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计算机设计大赛起始于2008年,由教育部高校与计算机相关教指委等或独立或联合主办,是我国高校面向本科生最早的赛事之一,大赛每年举办一次,以三级竞赛形式开展,校级赛-省级赛-国赛。大赛的目的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服务。
我校以计算机设计大赛为契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技能的兴趣和潜能,推动赛事成果转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创造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人才服务,对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校自2015年参赛至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连续多年获计算机设计大赛优秀组织奖,计算机(大数据)学院教师多次获得优秀赛务工作者称号。
(图为团队教师合影)
(图为计算机设计大赛历年获奖数量一览)
(图为学校及教师获奖证书展示)
(图为教师及学生部分证书)
计算机(大数据)学院姜玮老师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大赛并荣获奖项。近三年指导学生共获得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得国二4项、省一3项、省二1项、省三9项。针对姜玮老师指导学生获得的突出成果,对姜玮老师进行专访,交流如下:
问: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主题是怎么确定的?
答:一般来说,我指导的队伍参加的类别大多数是软件开发类、微课类、大数据类与信息可视化类别,根据不同的类别和大赛的要求,开始会跟学生一起探讨做什么样的课题,我一般根据目前社会主流现状与技术新颖度设计项目主题与技术架构。这样的项目才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与实用价值。
问:你认为学生在制作作品时,指导老师起到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每个指导老师都有不同的风格和自己指导比赛的方式。以我为例,我带比赛会去组织合适的项目成员,这个团队成员一定是所有能力比较全面的。其次是拟定项目主题与技术选型,让学生清楚我们这个主题要做什么,做哪些功能,业务逻辑等等。在项目过程中需要把控学生进度与项目质量,对项目进行不停的打磨与优化。在今年的设计大赛中,在校赛前的近半个多月的时间,基本上每天都在跟所带的队伍利用腾讯会议线上磨项目,对项目精化。
问:您认为我校学生在参加学科竞赛方面有哪些优势和特点?
答:我校学生在专业方向课类别比较多,多方向可以融合,在竞赛技能方面能够适配大多数专业技术,其次学生在大一、大二、大三小学期与方向课中经过项目的磨练,具备一定的项目设计与需求分析能力。在汇报的层面,学生都经历过多次项目汇报和文档编写,在答辩上能够较好的表达出项目优势与特点。
问:指导学生比赛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难忘的事情?
答:在带领17级学生参加比赛的时候,那时候还在文津校区,在参加比赛之前天天熬夜在班上探讨项目功能和页面设计,经过一周的不懈努力获得了国二的好成绩。18级的学生能力比较强,指导起来相较起来比较轻松,基本上我提的需求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当然我们在比赛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经过我们的讨论最终也成功突破了。今年带19级就比较辛苦了,第一是参加国赛的队伍比较多,同时自己的事情也较为繁重,但是同学们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在这过程中虽然有吵闹有争执,但是最终的结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问:在学科竞赛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给指导老师和学生?
答:老师层面: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发散性思维,要对目前主流的一些话题和技术要有一定的敏感性,具有一定的工程能力与项目设计、管理能力。
学生层面:提高专业技术与代码规范,文档编写能力、语言表达与逻辑能力。要积极主动与指导老师沟通,因为指导老师有比较丰富的项目经验,可以给一些有价值和建设性的意见,避免走弯路或者是踩雷。
(图为姜玮老师(右一)指导学生准备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