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团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让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7月7日-7月20日,由计算机(大数据)学院学生会骨干成员组成的安信工“共拓生态,‘核’护同行”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张丹龙、张高奇的带领下走进安徽省黄山市开展为期十四天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签约黄山海关,建立实践基地
7月11日,实践团来到黄山海关,与黄山海关进行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基地的签约暨授牌仪式并开展理论宣讲活动。活动伊始,由双方代表发言,黄山海关副关长候学文表示,此次活动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对于社会实践基地的发展提出了良好的期望。随后,安信工“共拓生态,‘核’护同行”实践团成员李上杰以“强国有我,‘核’你一起”为主题,以党领导下的中国青年运动的百年历程为主线,用听得懂、记得住的方式讲解“碳达峰,碳中和、清洁核能”理念。最后由张丹龙与候学文进行实践基地签约并进行授牌,正式拉开了安信工“共拓生态,‘核’护同行”实践团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帷幕。
(图为授牌仪式现场)
缅怀革命先烈,汲取前进力量
7月12日上午,实践团到达黄山市烈士陵园,陵园内有数十位革命先烈长眠于此。“青山埋忠骨,英魂励后人”,前往革命英雄永垂不朽纪念碑道路两旁的浮雕记录了黄山区革命烈士事迹和发生在黄山区的重大革命斗争事件。实践团成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庄严肃立于英雄纪念碑前,缅怀革命先烈,凝聚信念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敬献花束)
7月13日,实践团全体成员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带着对现在生活的感恩到达黄山市江心洲公园,在园区内围绕“清洁核能”和“双碳”对广大群众进行核能知识的宣传工作。活动过程中,实践团成员通过发放传单、实地宣讲等方式讲解核能的相关知识,从核是什么、助力碳中和及核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等方面,向市民们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核能发展观念。
(图为实践团在江心洲公园进行宣讲)
(图为实践团在江心洲公园合影)
实地走访调研,了解社情民情
文化是城市的底蕴,图书馆是文化的载体。实践团来到黄山市图书馆进行交流学习并开展以“强国有我,‘核’你一起”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实践团首先观看了馆内展品和藏书,随后由李上杰主讲,实践团运用生动的文字、图片、视频,让观众认识并学习了核能发展对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也使绿色核能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图为实践团在图书馆进行宣传)
(图为实践团在图书馆开展宣讲)
穿越时光隧道,领略文化徽州。7月16日,实践团来到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开展走访调研活动,在馆内工作人员的讲解、引导下,实践团在徽州文化展厅进行有序参观,一张张历史的图片、一件件古老的展品,生动地展现了古徽州的兴盛。实践团成员们受益匪浅,并感受到徽州在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城市发展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徽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博物馆工作人员交流)
(图为实践团在博物馆前合影)
活动复盘总结,强化思想建设
7月17日,经过了几天的实地考察和学习之后,实践团在黄山的实践活动即将结束,为此,安信工“共拓生态,‘核’护同行”实践团开展了一场心得交流会。张丹龙指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同学们一定要在此次活动中培养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负责人余梦洁表示实践出真知,这次的三下乡之旅,让同学们真正的从实践中学习到知识,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实践团成员汪家源则表示此次活动加深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同时也懂得了团队精神的真正含义,开阔了视野,为将来走进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得到了黄山海关、黄山市图书馆、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等的大力支持。实践团队通过理论宣讲、走访调研、红色教育,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有效的实践活动,彰显了安信工志愿者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青春风采。社会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青年学生更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图为实践团全体成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