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招生就业
风采展示 首页 > 招生就业 > 风采展示
  • 成果名称:瞄准地方产业需求,应用型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团队成员:吴敏、万家山、吴锦华、樊超、刘华敏、池瑞楠、孙辉、承孝敏、高超、戴平、朱洪军、王啸楠、程玉林、赵玉娟、李京阳、王成栋、何灏、周鸣争、马季。 在人工智能技术重塑各行各业的今天,高校如何培养企业抢着要的实战型人才?学校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凭借《瞄准地方产业需求,应用型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成果,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这一成果通过"高校+企业+政府"的深度协同,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参与真实产业项目,实现"毕业即上岗"的无缝衔接。围绕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主线,构建了共享、共赢、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共同体内主要包含高等院校、政府机构、行业组织和科技企业等,参与方共同确定工作目标、角色定位、责任权利。科技企业通过参与人才培养过程,获得合适的人才;高等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率;政府通过支持这种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行业组织通过教育资源整合,发挥组织效能,促进人才培养质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4-24
  • 成果名称:以需求为导向,校企协同的IT人才工程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团队成员:周鸣争、戴平、万家山、孙辉、雷大正、张承云、张齐云。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和市场经济背景下,各行各业对高素质、应用型IT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适应这一趋势,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经过近五年的探索与实践,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能力需求为目标,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构建了一套以需求为导向的IT人才工程能力培养体系。基于“三段式”培养,构建了“知识、技术、项目、职业能力”四位一体的工程能力培养体系。为了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与实践动手的工程能力,采用“三段式”培养模式,即2+0.5+1.5夹层模式。第一阶段为数理基础及专业核心课程培养,该阶段强化和拓宽数理基础,为学生后期专业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第二阶段为专业方向课程学习及实训和项目开发培养,该阶段学生能力从基本技能锻炼进阶到项目开发,最后到岗位能力素养培养,逐步从基本知识能力过渡到软件应用能力最后到岗位职业能力。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4-24
  • 成果名称: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四引三化五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团队成员:周鸣争,万家山,高超,吴锦华,朱洪军,王啸楠,丁德成。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如何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通过与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创新性地构建了“四引定目标、三化保质量、五融合寻路径”的校企协同育人体系,让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让毕业生成为企业争相聘用的“即战力”人才。四引即“引入产业需求、引入行业标准、引入企业资源、引入职业对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三化即“实践教学体系化、课程混合式项目化、考评过程多元化”,五融合即“一是企业文化和大学文化相融合,校企联合成立产教融合创新研究院,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与新模式;二是能力培养与市场需求和岗位标准相融合,校企协同制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三是企业资源和教育资源相融合,与科大讯飞共建专业知识树和项目库资源;四是学校教师与驻校工程师相融合,建立驻校工程师选聘、管理与评价机制,建设‘驻校工程师+自主培养双师’队伍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4-24
  • 成果名称:基于博思智慧学习平台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团队成员:吴敏、丁德成、汪忠国、雷大正、戴平、万家山、连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计算机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如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成为关键挑战。团队以软件工程专业为试点,实施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举措。构建了满足个性化教育教学的博思智慧学习平台,该平台集“教、学、练、管、评”于一体,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教学创新,探索出一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新路径。智慧平台赋能教学全流程:1. 教学场景智能化,课堂互动更高效课上:平台提供电子点名、随机选人等工具,增强课堂参与感;课下:教师可在线发布预习资料和作业,实时跟踪学生学习进度,并通过数据分析精准定位知识薄弱点,实现“因材施教”。2. 学习资源个性化,打破时空限制学生可通过平台进行翻转课堂学习:课前自主预习、课中互动讨论、课后在线答疑。平台还能根据学情数据主动推送适合的学习资源,例如针对编程能力较弱的学生推荐引导式练习,显著提升学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4-24
  • 为学生开辟更多维的知识获取渠道,构建师生深度交流的优质平台,计算机(大数据)学院于2025年4月16日14:00 - 16:00在A20N104学院社区工作站成功举行“一站式”学生社区“极客下午茶”之“就业与择业 —— 点亮职业方向的灯塔”活动。本次活动由科大讯飞高教业务线高级工程师张淮老师担任主讲,IT学风社进行承办。此次沙龙分享会吸引众多学生参与,并为他们提供许多宝贵的学习经验和就业择业指导。(图为张淮与同学们交流)活动伊始,张淮围绕设定目标、实现路径、就业择业及实习转正等维度展开分享。谈及目标板块时,他以“何为目标?是否要设立目标?目标是否可行?”三个灵魂之问,阐释目标定义的同时,引发同学们对自我规划的思考。随后,他结合具体成功案例,系统讲解实现目标的路径,助力同学们明晰方向,增强奋斗信心。(图为活动现场)最后,针对就业与择业、实习到转正的问题,张淮给出许多实用的建议。他强调就业与择业的重要性,指出在选择职业时不仅要考虑个人的兴趣和特长,还要结合社会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趋势。同时,他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4-21
  • 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近日,河北华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强一行来访我校,与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副书记潘经健、实习就业办主任司鸿毅、科研秘书何灏等校方代表就实习就业、人才培养及科研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图为座谈会现场)座谈会上,潘经健对刘强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就学校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成果及校企合作开展情况进行详细介绍。随后,刘强介绍了河北华讯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业务领域及人才需求。双方就学生实习安排、就业岗位对接等具体事宜与企业方进行了沟通。潘经健表示,学校高度重视与优质企业的合作,希望双方在实习就业、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此次洽谈为学院与河北华讯科技有限公司的深度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学生实习就业和产学研融合搭建了优质平台。未来,双方将持续加强沟通,共同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