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鼓励暑期留校备考的考研学生,看望慰问正在紧张复习的学子,7月6日下午,计算机(大数据)学院在博思楼N402和N404教室开展暑期考研慰问活动,学院党总支书记戴平、党总支副书记潘经健、学工主管冷自永及22级全体辅导员参加活动。(图为学院慰问现场照片)慰问过程中,学院领导与同学们亲切交流,详细询问大家的复习进度与生活情况,对同学们不畏酷暑、坚持学习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大家保持积极心态,科学规划时间,注重劳逸结合。潘经健叮嘱同学们注意防暑降温、合理安排作息,以最佳状态迎接挑战,遇到困难及时向辅导员反馈;戴平强调,冲刺阶段要重点做好查漏补缺,同时务必保持身心健康,学院始终关注每一位同学的成长,会全力做好后勤保障,为大家创造良好学习环境,让同学们在奋斗路上不孤单。 (图为学院发放慰问物品照片)此次慰问活动不仅向考研学子传递了学院的深切关怀,更有效激发了同学们的备考热情。大家纷纷表示,定会将这份关怀转化为奋进动力,以优异成绩回报学院的悉心培养与鼎力支持。




为深化青年学子对社会的认知与担当,推动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引导其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2025年7月3日,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在博思楼A6S205举办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潘经健,学工主管冷自永,团总支书记张琳琳、贾博文,团总支指导老师章丽娜,指导教师代表张贵强,各学生组织、社团负责人,以及23级、24级各班团支书参加此次会议。(图为全体参会人员奏唱国歌)会议伊始,全体起立奏唱国歌,拉开了计算机(大数据)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的帷幕。首先,学生代表程贝贝上台发言,她表示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连接校园与乡土的桥梁,倡导同学们在服务基层中增长才干,坚定了用青春助力乡村振兴的决心。随后,指导教师代表张贵强在分享指导心得中谈到,此次实践依托学校专业优势,将理论教学与乡村实际深度融合。团队发挥学科特长,开展特色课程与技术帮扶,既为乡村孩子带去知识,也助




2025年6月18日,计算机(大数据)学院2025届校友联络员聘任仪式在博思楼S205会议室举行。学院党总支书记戴平、副书记潘经健、学院学工主管冷自永、毕业班校友联络员以及全体辅导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张琳琳主持。 (图为会议现场)会上,校友联络员代表陈智杰首先发言,他深情回忆了四年大学生涯,从过去和未来两个角度表达了对母校的热爱。“毕业,意味着我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但母校永远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图为陈智杰发言)接着,戴平对各位校友联络员表示祝贺。她表示,校友工作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年轻校友的参与和支持。希望校友联络员们能成为校友、母校之间情感共鸣、资源共享的温暖纽带,时刻关注母校发展动态,共同绘就“母校与校友共成长”的发展蓝图。 (图为戴平发言)仪式最后,校友联络员踊跃发言,分享在校感悟,对学院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实习实践等方面建言献策。他们纷纷表示,将不负学院期望,为学院发展贡献力量。学院领导老师认真聆听,并就相关问题与同学们深入交流。本次仪式的举行,进一步凝聚了校友力量,深化毕业生




为学习借鉴学科建设与硕士点培育的先进经验,2025年6月6日,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主持工作)戴平率队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开展专题调研,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金涛、副院长(主持工作)徐岗、副院长贾刚勇、余宙等领导热情接待并深入交流。(图为合影留念)上午9:30,考察团一行在金涛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杭电科技成果展、学院成果文化墙、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详细了解科研团队建设及产学研合作成果。(图为参观现场)随后,两院召开专题座谈会。徐岗系统介绍了杭电计算机学院的基本情况,涵盖教学成果、学科竞赛、成果转化、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方面的创新举措。戴平对计算机学院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就计算机(大数据)学院概况进行了介绍。双方围绕硕士点建设、科研团队及平台建设、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师发展、研究院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深度交流。(图为交流座谈现场)通过此次富有成效的交流活动,为学院后续工作开展注入了强劲动




为扎实推进学校微专业建设,精准对接学生发展需求,5月26日14时,计算机(大数据)学院在博思楼A6S205会议室举行数据标注微专业开班仪式。教务处副处长程玉林、孙怡川,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戴平,副院长朱洪军以及院长助理高超参加仪式与微专业学生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图为开班仪式现场)程玉林向同学们介绍了学校开设微专业的背景与意义。他提到,在科技快速发展、产业不断变革的当下,微专业建设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务实举措,目的在于培养能够适应新技术、新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图为教务处副处长程玉林发言)戴平着重指出,微专业将采用创新型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作为教学重点,致力于强化学生的数据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切实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学生在未来的职场中脱颖而出。高超对《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微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进行了细致解读。他聚焦学生普遍关注的课程设置、学分认定、教学管理等核心问题,逐一给予清晰明确的说明,让学生们对微专业的学习




为进一步筑牢“平安校园”工作理念,切实做好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增强学生安全纪律观念,计算机(大数据)学院于5月22日晚23时开展2025年春季学期晚点名专项行动,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潘经健、学工秘书冷自永和各年级辅导员参与本次活动,重点检查学生晚归不归、宿舍卫生、违规电器等情况。本次查寝行动覆盖全院各年级宿舍,重点检查违规电器使用、私拉乱接电线、易燃易爆物品存放等消防安全隐患。潘经健强调,要对宿舍内吸烟、酗酒、深夜大声喧哗、卫生脏乱差以及使用违规电器等不良行为进行现场劝导与记录,强化学生文明自律意识。各辅导员要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近期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状况,特别是关注“五特”群体学生在校在寝状态,及时提供帮扶与引导。(图为晚点名工作布置现场)辅导员们认真查看每一间宿舍,询问每一个同学的姓名和在寝情况,详细记录宿舍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结合近期校园安全案例,重点普及了电信诈骗、消防安全等知识,叮嘱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共同维护宿舍安全。针对部分宿舍存在卫生管理不到位、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逐条记




2025年5月22日上午,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在A6博思楼S205会议室召开"硕士点建设年度工作任务分解会暨学术分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会议由学院副院长吴锦华主持,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戴平,学术分委员会全体成员及学院科研骨干教师参加会议。 (图为会议现场)会议聚焦硕士点建设关键环节,围绕建设方案修订、年度任务分解、重点难点突破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吴锦华首先就硕士点建设方案修订稿作专题汇报,从建设目标、任务指标、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随后,会议对2025年度建设工作内容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各项任务的责任人、时间节点和预期成果。 (图为吴锦华作方案解读及任务分解汇报)学术分委员会专家对建设方案进行了专业评审。毕硕本教授等委员重点就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核心指标提出建设性意见。会议达成以下共识:一是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二是要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三是要针对重难点任务建立工作机制,加强资源整合;四是要确定硕士点工作专班,落实好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扎实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5月21日下午,计算机(大数据)学院在博思楼A6 S205会议室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会议围绕师德师风建设和近期重点工作进行专题布置,副校长李震出席会议并作专题报告,会议由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戴平主持,副院长朱洪军、副院长吴锦华及全体教职工参会。(图为师德教育学习现场)会议第一阶段,李震面向全体教职工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他强调,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全体教师要守好职业道德底线,严禁触碰纪律红线,争做“四有”好老师。会议第二阶段,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就分管工作进行布置。在教学工作方面,朱洪军强调严把毕业设计质量关,做好二轮答辩指导及材料规范审核;加强实习全过程管理,要求教师做好实习前指导、中期检查和毕业设计选题引导;优化期末考核机制,希望课程组集体研讨命题方案;推进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包括听课交流、AI教学培训及青年教师专项考核;规范教学组织管理,统筹安排教师外出参会培训,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图为朱洪军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