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学生工作
学生活动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为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皖韵星光”实践团于2024年7月24日前往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芙蓉社区的青年之家,为黄山区的青少年开展“弘扬徽州文化,感悟文化魅力”专题宣讲会。(图为活动现场图片)首先实践团选取了当地特色的黄山竹编,太平猴魁和太平石雕等传统文化,并提前精心准备演示内容,通过现场演示和互动问答的方式,让同学们亲身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会中也宣贯了非遗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呼吁大家积极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来。小朋友们全程认真听讲,并表示受益匪浅,今后会主动学习、继承和发扬非遗文化。(图为全体成员合影)通过此次活动,“皖韵星光”实践团成员们化身为非遗文化的宣传者,不仅开拓了青少年们的文化视野,也提高了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为非遗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们能够坚定文化自信,积极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传承的工作中来,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宣扬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4-08-01
  •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的理解,切身体会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2024年7月20日,安信工“皖韵星光”实践团前往安徽省黄山市焦村镇汤家庄的竹艺展示馆进行参观学习,并拜访竹编非遗传承人李维福。(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参观)首先实践团成员前往竹艺展示馆进行参观,馆内陈列着竹篮、竹枕、竹编盒等各式各样的器具,展现了黄山区当地独特的非遗文化特色。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感叹着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创新精神。随后,工作人员逐一向团队成员讲解了竹艺品的民间风俗、历史文化发展过程。李维福详细介绍了徽州竹编的手艺技巧、编织流程、发展现状等内容。成员们近距离感受着手工编织技艺的独特魅力,纷纷赞叹其高超的技艺,并表示定会努力学习相关知识,宣扬这项独特的非遗技艺。(图为活动全体成员合影)竹编作为珍贵非遗技艺的一部分,历经岁月波澜,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应积极利用身边的文化资源并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将非遗文化与现代知识结合,使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4-08-01
  • 为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凝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磅礴伟力,安信工“古韵寿州行”实践团于2024年7月29日来到小甸集特支纪念馆、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室以及淮上中学补习社等旧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活动。(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第一面党旗纪念园前合照)小甸集特支纪念馆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小甸集镇,中共小甸集特别支部成立于1923年冬,是安徽党的火炬最早点燃的地方,也是安徽第一面党旗升起的地方。小甸集特支虽然规模很小,但却让安徽革命的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进入场馆后有“烽火寿州”“小甸特支”“峥嵘岁月”“继往开来”四个部分,成员们跟着讲解员逐步了解关于小甸集的发展以及革命先烈当年英勇奋斗的峥嵘岁月,也切身感受到先烈们当年坚定的革命信仰和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随后,成员们来到了淮上中学补习社,看到宣传片中当时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渴望,感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拥有优越的教育资源,理应更加努力,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文化长廊,成员们了解到寿县多位名人的廉政故事,这些故事汇集成壮观的廉政文化史册,展示了古寿州人乐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4-08-01
  • 为深入探索中国古代楚文化的神秘面纱及其在寿县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历史影响,安信工“古韵寿州行”实践团于2024年7月28日踏上了前往寿县楚文化博物馆的旅程。团队成员们期待通过亲身体验和学习,揭开楚文化历史的神秘面纱,探寻其深厚的文化积淀。追寻历史足迹,感受楚文化魅力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仿佛能感受到楚国昔日的辉煌,体会到那个时代人们在各个领域所展现出的智慧与勇气。他们聆听着每一件珍贵展品背后蕴藏的历史故事,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楚文化的独特魅力,仿佛为参观者们精心准备了一场历史与文化的盛宴。(图为楚大鼎)(图为实践团成员学习探讨楚国的发展史)一件件国宝级文物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特别是那把出土于寿县的楚国古剑,其精湛的工艺和依然锋利的剑刃,让在场的成员无不赞叹楚国工匠的高超技艺。这把古剑不仅是一件武器,更是一件艺术珍品,它见证了楚国昔日的辉煌和楚国工匠的匠心独运。 (图为寿县出土的古剑)此外,一些带有楚文化特色的玉璧、铜镜也令人印象深刻。温润与光泽的玉璧,古朴与精致的铜镜,这些器物不仅是身份的象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4-08-01
  • 为铭记光辉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安信工“古韵寿州行”实践团于2024年7月23日到达寿县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致敬英雄中传承红色基因,在重温历史中感悟英烈精神,在抚今追昔中坚定前行意志。寿县革命烈士陵园自1993年建成以来,一直是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们安息的地方。陵园内设有革命烈士纪念塔、事迹陈列室以及烈士公墓,静谧的环境与挺拔的劲松共同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在参观过程中,成员们首先来到烈士纪念碑前,仔细阅读镌刻的英雄事迹,他们驻足在每一位烈士的墓前,凝视着墓碑,自发地擦拭墓碑并进行了打扫,表达对烈士的尊重和怀念之情。(图为实践团成员活动照片)通过此次活动,团队成员们不仅对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感受到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他们纷纷表示,要将先烈的革命精神继承下去,把无私奉献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力量,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革命烈士纪念塔前合照)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4-08-01
  • 为深入探索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卓越成就,缅怀孙叔敖的治水理念与智慧,安信工“古韵寿州行”实践团于2024年7月20日参观了历史悠久的安丰塘水利工程和孙叔敖纪念馆,深入了解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水利发展成就。安丰塘水利工程,作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由著名政治家、水利专家孙叔敖主持修建。这座古老的水利工程不仅在当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改善了民生,更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与勤劳的结晶。孙叔敖纪念馆则是对这位伟大历史人物生平事迹的集中展示。馆内陈列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文献资料,生动再现了孙叔敖的治水理念、政治智慧以及他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通过参观纪念馆,实践团成员们对孙叔敖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以民为本,兴利除弊”的治水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赵玉洁说,“这次的参观让我对古人的智慧和努力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也让我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我希望将来能将我的专业知识用于环保事业。”(图为实践团在安丰塘水利工程前合照)本次安丰塘与孙叔敖纪念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4-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