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学生工作
学生活动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为深入传承历史文脉,倡导践行青春担当。7月12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候鸟归巢”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张贵强的带领下,走进淮南市寿县正阳关镇,开展以“探寻古镇文化,传递青春温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走访了正阳关百年老店,深入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并慰问乡村老人,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寻访百年老店,聆听商道故事。实践团重点走访了当地的百年商铺。店主向同学们展示了店内历史陈设,并讲述了店铺见证的正阳关商贸变迁史。这座因水运而兴的古镇,曾被誉为“七十二水通正阳”,老店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厚重的商业记忆。(图为实践团与当地商铺老板合影)慰问社区老人,传递青春温暖。随后,实践团前往正阳关古镇街道,向街道的老人开展慰问活动。队员们为老人送去物资的同时,聆听老人的时代心声。队员们听老人讲述正阳关的抗战往事和民俗传说,特别是每当提起当年淮河防汛的艰辛,便更要叮嘱青年一代珍惜当下。(图为实践团与当地老人合影)此次“候鸟归巢”实践团的正阳关之行,不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7-14
  •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先烈是历史最厚重的丰碑。他们以热血铸就信仰,用生命捍卫理想,为中华民族的崛起铺就了不朽的精神基石。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薪火,安信工“候鸟归巢”实践团于2025年7月13日前往安徽省寿县丰庄镇五里村茅延桢烈士墓开展“追寻红色记忆,传承英烈精神”主题实践活动。在这片曾被战火洗礼、如今安宁祥和的土地上,长眠着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生命的英雄忠魂。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全体成员首先列队向茅延桢烈士墓敬献鲜花,并集体肃立默哀三分钟,以最庄重的仪式表达对先烈的深切追思。随后,由活动讲解员汪洋详细介绍了茅延桢烈士墓的建造历程,生动讲述了茅延桢烈士浴血奋战、舍生取义的感人事迹,让在场每一位成员都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红色教育。(图为全体成员默哀)(图为全体成员进行献花悼念)(图为汪洋对茅延桢烈士英雄事迹进行讲解)时值盛夏时节,烈士墓碑旁,丛丛杂草在烈日下顽强生长。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无限追思,全体成员顶着炎炎烈日,俯身细致地清理着杂草。他们用手拔除每一株杂草,汗水浸湿了衣衫,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7-14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激励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大数据)学院“踏寻先烈足迹・赓续铁军精神”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活动涵盖红色教育、校地合作、关爱留守儿童等多个方面,成效显著。瞻仰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第一站,实践团前往皖南烈士陵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全体成员庄严肃立,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回荡陵园。通过敬献鲜花、参观皖南事变陈列馆,同学们深入学习了新四军将士的英雄事迹,深刻感悟革命先烈不畏牺牲的伟大精神,进一步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图为实践团在皖南烈士纪念碑下宣读入党誓词)(图为实践团皖南事变陈列馆合照)追寻铁军足迹,感悟革命历史第二站,实践团参观了新四军军部旧址和陈家祠堂(军部大会堂)。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学们通过珍贵文物和历史照片,重温了新四军在云岭时期的战斗历程和光辉事迹。下午,实践团在云岭社区举办爱国主义宣传会,通过红色故事宣讲、革命歌曲传唱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7-14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我校青年学子勇担时代使命,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大数据)学院“候鸟归巢”实践团队于2025年7月10日来到安徽省寿县正阳关镇镇政府成功举办乡村振兴调研活动的暑期社会实践座谈会,实践团队与当地政府进行近一步深入合作,举行实践基地签约仪式。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大数据)学院团总支书记张琳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讲师张贵强及实践团全体成员参会。7月10日上午,“候鸟归巢”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安徽省寿县正阳关镇镇政府开展本次活动的座谈会。正阳关镇镇党委宣传委员程少龙对实践团队成员提出要求,希望学生们能在实践中锻造能力、淬炼品格、绽放青春,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同时表示会全力配合团队展开活动,为社会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图为会议交流与签约现场)座谈会结束后,程少龙与张贵强、张琳琳带领的实践团成员举行了实践基地签约仪式。双方在实践调研方向、服务目标宗旨等方面达成高度共识。程少龙对实践团的调研计划给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7-14
  •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却挡不住青春的脚步与奉献的热忱。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民情通达,‘星火’暖心”实践团怀揣初心与使命,通过红色教育、文化体验、社区服务、支教帮扶及基地共建等多样化形式,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以红色教育铸魂、以文化体验润心、以社区服务惠民,用实际行动书写青年担当,让温暖的“星火”在基层大地闪耀。追寻红色足迹,感悟大别山精神第一站,“民情通达,‘星火’暖心”实践团走进六安市皖西烈士陵园内的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启红色研学之旅。在讲解员引导下,成员们依次参观“辉煌历史”“浩气长存”“将军摇篮”“鸿运流长”等展区,通过史料、实物与影像,系统了解大别山革命历程,缅怀舒传贤、高敬亭等先烈及108位皖西籍开国将军的事迹,感受“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同时见证新时代大别山的发展新貌。(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纪念馆)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表示,革命历史是照亮青春的星火。他们将带着此行汲取的红色养分,在暑期基层实践中践行“民情通达,星火暖心”的初心,把大别山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7-14
  • 为探寻文化根脉,丰富暑期精神文化生活,感悟匠心精神,体会传统手艺人对技艺的坚守与创新,安信工“乐韵乡行”实践团,在指导老师章丽娜的带领下,走进安徽省黄山市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触摸历史,感悟文脉    安信工“乐韵乡行”实践团首站来到程氏宗祠,此次参观由程氏族人程兴明、程磊全程参与讲解,从宗祠建筑规制到家族文化传承,为实践团带来沉浸式历史课。程兴明结合宗祠的历史渊源,详细介绍了其独特的建筑规制——从整体的“三进两院”布局,到梁柱上精美的木雕纹饰寓意,再到祠堂内“忠孝节义”匾额的由来,让成员们对宗祠的建筑智慧与文化象征有了直观认识。程磊则侧重分享程氏家族发展脉络、祭祀传统及族内代代相传的故事,他指着祠堂两侧的楹联,逐字解读其中蕴含的“耕读传家”“和睦邻里”等家风家训,还特别讲述家族中践行美德的典型事例。在二人细致全面的讲解中,成员们不仅厘清宗祠与家族历史的关联,更从建筑细节、文字记载与鲜活故事中,深刻体会到传统宗族文化中凝聚亲情、传承美德的精神内核。(图为实践团参观宗祠)观物知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