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是计算机各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信息领域的支撑基础和计算机学科的重要分支,是为后续数据库课程设计和数据库系统应用软件开发打基础、做准备的课程,同时也是.NET、Java等开发类课程的先修课程。基于课程的重要性和目前疫情的严峻形势,数据库课程组自2月24日开始,积极落实学校和学院“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授课理念,有序地开展了如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线上教学措施。一、线上课程资源建设课后作业的布置是线上教学的难点之一,学生无法及时有效的将学习效果反馈给任课教师。针对这一状况,由课程负责人牵头,为《数据库系统》课程建设了优质、丰富的资源,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图为线上数据库系统课程资源)上图为部分资源截图,每章节后均有相应测试题,学生在截止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作业和测试后,任课教师通过后台可看到每道题目的正确率,并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答疑。 (图为学生测试情况)二、MOOC资源+直播教学 (图为任务驱动,开展课前学习)课程组教师围绕课程资源,将课程知识点



为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动员同学们积极写专利、申请专利。2020年3月8日下午14点,计算机和大数据学院成功开展专利申报分享交流会,活动采用腾讯会议APP进行,共吸引250多名同学参加。 (图为参加会议的部分同学)会议伊始,主持人潘鹏向同学们大致介绍了本次会议的流程,首先是胡梦露同学分享专利大赛参赛经验;接着由张浩对专利撰写的方式进行分享;最后由吴锦华老师围绕如何挖掘生活中的专利以及如何撰写专利申请书进行指导。胡梦露同学在2019年参加过芜湖市专利大赛以及校专利大赛,荣获校级特等奖,她强调比赛前要充分提炼和优化汇报PPT,做到层次分明、突出重点。比赛过程中,建议同学们在介绍自己的专利产品时争取做到脱稿,演讲时更要注意对时间的控制,比赛结束后,希望同学们结合评委的意见对自己的作品进一步的优化。紧接着,张浩同学分享自己撰写专利的经历,张浩在2019年申请了7项专利,在撰写申请书上面非常有经验。最后,吴锦华老师向同学们讲解如何挖掘生活中的专利,通过讲解如何改进一款肥皂盒的案例来激发同学



疫情阻隔师生,却不能阻挡教与学。一根网线牵引着师生,让师生足不出户便可畅游在线课堂。一台路由器交换着知识,让在线教学成为常态。精准把脉,开出“对症良方”。在线教学千万种,教学设计第一条。为此,学院专门准备了“荤素搭配、简单易学”的在线教学设计套餐,介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从同步授课、到先学后教、网课助学,再到主题讨论和任务探究,通过具体实用的实操攻略,帮助老师们快速开启在线教学之旅,并一路走向生动、有效的理想教学! (图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流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涵盖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增加课前测试环节,让教师可以在线了解学生的学习“脉象”,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疑难问题”;进入第二个阶段,让学生们互动研讨来破解疑难问题,开展在线答疑,实施课后测试;进入第三阶段,通过作业的布置来对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实现巩固与提升。要点:课前、课后测试为“自学检验”环节,教师针对自主学习任务设计测试题目。通过测试结果了解学生自学的效果,然后据此再确定精讲内容并提出疑难点。授人



为更好地开展计算机和大数据学院的学科竞赛相关工作,2020年3月1日下午14点,学院针对近期即将开展的比赛以及学院在2020年将举办的学科竞赛开展了一次分享交流会。本次交流会因受到疫情的影响,利用线上的腾讯会议APP顺利进行,很多有兴趣的同学都踊跃参加了。(图为汇报人张薇开始会议)会议伊始,计算机协会设计部部长张薇对即将开展的计算机设计大赛进行介绍:中国计算机设计大赛始创于2008年,是国家官网公布大学学科竞赛排行榜上的赛事之一,已经连续举办了12届。紧接着,张微为同学们介绍计算机设计大赛的注意事项,提醒同学们要多请教参赛指导老师,多听取老师的建议,并号召同学们积极参加。接着,同学们对大赛流程进行了提问,张薇认真地为同学们一一解答。答疑过程当中,计协的潘鹏会长对“创青春”大赛进行了介绍。首先,他告诉同学们“创青春”大赛对同学们组成队伍的人数并没有特别的严格,最多可十人组成一支队伍。此次大赛可分为三大类:创业计划类、创业实践类、公益创业类。同学们要谨慎选择。潘鹏强调了本次大赛含金量很高,建



计算机和大数据学院自2月10日以来,积极落实“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紧张有序的开展线上教学,结合制定的课程表,有规律、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在家利用网络进行线上学习。值得关注的是,学院所有专业课程均采用博思智慧学习平台开展线上教学,目前,整体教学工作运行平稳,这一切均离不开平台日趋完善的强大教学支撑功能,那我们来看一下吧。首先,学院课程团队教师结合需要,建设一系列课程资源,如:课件、视频、题库、作业库,教师在开课时,结合授课需要将线上资源有机的整合用于教学的有序实施。(图为课程资源清单)教师授课前,将录制好的课程知识点视频以及对应的授课PPT先行上传,并通过平台发布课前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后,平台能根据学生做题的结果进行错题分析,进而为教师开展课中教学提供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数据,确保课堂教学效果更佳。同时,教师能够利用建好的课程题库来检验课程学习的效果。(图为课前/课后任务)(图为制定学生线上学习计划)(图为课程题库建设)(图为测试错题分析)学院教师均采用博思直播软件开展教学活动,教师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下,计算机和大数据学院的师生们过了一个“宅”年,同时也开了一个“别样”学。在《安徽省教育厅关于高等学校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线上教学的指导意见》(皖教秘高〔2020〕18号)文件要求下以及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处整体对线上教学的部署下,计算机学院和大数据学院积极响应2019-2020年春季学期线上教学要求。2020年2月2日教学管理团队召开期初远程会议,统一部署线上教学工作,结合现有课程建设基础,落实第一批次线上教学的课程清单,制定线上教学实施细则,保证教师能清楚线上教学如何实施,同时教学管理团队及时做好教学实施过程的问题答疑。课程清单明确后,各课程团队在课程负责人的带领下,积极开展课程组会议对课程实施模式进行整体要求,对课程资源重新进行整理,为学生们准备一份不一样的知识盛宴。2020年2月10日,2019-2020年春季学期线上教学如期开展,本批次共10门课程开展了线上教学,均采用了博思平台进行直播和混合式教学,涵盖了两



为更好的推动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教学工作开展,让教师们熟悉学院、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做法,同时加强学院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2020年1月13日上午10:00在东一104智慧教室开展教学改革交流活动,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教务处处长孙辉来为学院教职工进行经验分享,计算机和大数据学院全体教职工(含辅导员)均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伊始,周院长简单说明本次活动内容和目的,并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内容分别为:《贯穿PDCA循环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展望》、《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规划及项目化教学体系》、《“教辅双轨”社团管理模式与经验分享》、《聚焦“金课”建设,争创一流课程》。随后便开始了本次的活动,各位老师逐一进行分享。(周院长发表致辞)首先,孙辉处长开展了主题为《贯穿PDCA循环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展望》的分享,主要介绍PDCA的内涵、PDCA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和实践、PDCA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安信工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进行展望。孙辉处长在讲解过程中,从PDCA的内涵出发,提出做任何工作,如果



为更好的落实学校关于加强学生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的实施办法,逐步开展“N+2”考核方式,计算机和大数据学院于2019年12月18日成功开展“寻找‘最美笔记’”活动。按照评选流程,首先各班级开展评选,择优推荐参加学院评选。评比活动吸引了大批学生报名参与,最后学院根据笔记的内容结构、条理逻辑、形式创新和实用程度等标准来对笔记进行评定。参赛笔记包括英语、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等多门基础课程以及错题集,笔记内容充实,多形式地展现了不同专业的独特风采。(图为优秀学生笔记1) (图为优秀学生笔记2)经过近10天的宣传和班级选拔,在班级评选的基础上,学院成立由教学和学工组成的评委小组,共评选出2本最美笔记,12本优秀笔记。每一份精美笔记字迹工整,图案精美,清晰而有条理的排版将重点与难点明显区分开来,充分展现了学院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表为“最美”笔记和“优秀”笔记获奖学生名单) (文/谢云辉 图/张子豪 校/李京阳 审/吴锦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