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和大数据学院自2月10日以来,积极落实“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紧张有序的开展线上教学,结合制定的课程表,有规律、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在家利用网络进行线上学习。值得关注的是,学院所有专业课程均采用博思智慧学习平台开展线上教学,目前,整体教学工作运行平稳,这一切均离不开平台日趋完善的强大教学支撑功能,那我们来看一下吧。首先,学院课程团队教师结合需要,建设一系列课程资源,如:课件、视频、题库、作业库,教师在开课时,结合授课需要将线上资源有机的整合用于教学的有序实施。(图为课程资源清单)教师授课前,将录制好的课程知识点视频以及对应的授课PPT先行上传,并通过平台发布课前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后,平台能根据学生做题的结果进行错题分析,进而为教师开展课中教学提供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数据,确保课堂教学效果更佳。同时,教师能够利用建好的课程题库来检验课程学习的效果。(图为课前/课后任务)(图为制定学生线上学习计划)(图为课程题库建设)(图为测试错题分析)学院教师均采用博思直播软件开展教学活动,教师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下,计算机和大数据学院的师生们过了一个“宅”年,同时也开了一个“别样”学。在《安徽省教育厅关于高等学校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线上教学的指导意见》(皖教秘高〔2020〕18号)文件要求下以及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处整体对线上教学的部署下,计算机学院和大数据学院积极响应2019-2020年春季学期线上教学要求。2020年2月2日教学管理团队召开期初远程会议,统一部署线上教学工作,结合现有课程建设基础,落实第一批次线上教学的课程清单,制定线上教学实施细则,保证教师能清楚线上教学如何实施,同时教学管理团队及时做好教学实施过程的问题答疑。课程清单明确后,各课程团队在课程负责人的带领下,积极开展课程组会议对课程实施模式进行整体要求,对课程资源重新进行整理,为学生们准备一份不一样的知识盛宴。2020年2月10日,2019-2020年春季学期线上教学如期开展,本批次共10门课程开展了线上教学,均采用了博思平台进行直播和混合式教学,涵盖了两



为更好的推动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教学工作开展,让教师们熟悉学院、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做法,同时加强学院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2020年1月13日上午10:00在东一104智慧教室开展教学改革交流活动,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教务处处长孙辉来为学院教职工进行经验分享,计算机和大数据学院全体教职工(含辅导员)均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伊始,周院长简单说明本次活动内容和目的,并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内容分别为:《贯穿PDCA循环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展望》、《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规划及项目化教学体系》、《“教辅双轨”社团管理模式与经验分享》、《聚焦“金课”建设,争创一流课程》。随后便开始了本次的活动,各位老师逐一进行分享。(周院长发表致辞)首先,孙辉处长开展了主题为《贯穿PDCA循环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展望》的分享,主要介绍PDCA的内涵、PDCA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和实践、PDCA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安信工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进行展望。孙辉处长在讲解过程中,从PDCA的内涵出发,提出做任何工作,如果



为更好的落实学校关于加强学生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的实施办法,逐步开展“N+2”考核方式,计算机和大数据学院于2019年12月18日成功开展“寻找‘最美笔记’”活动。按照评选流程,首先各班级开展评选,择优推荐参加学院评选。评比活动吸引了大批学生报名参与,最后学院根据笔记的内容结构、条理逻辑、形式创新和实用程度等标准来对笔记进行评定。参赛笔记包括英语、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等多门基础课程以及错题集,笔记内容充实,多形式地展现了不同专业的独特风采。(图为优秀学生笔记1) (图为优秀学生笔记2)经过近10天的宣传和班级选拔,在班级评选的基础上,学院成立由教学和学工组成的评委小组,共评选出2本最美笔记,12本优秀笔记。每一份精美笔记字迹工整,图案精美,清晰而有条理的排版将重点与难点明显区分开来,充分展现了学院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表为“最美”笔记和“优秀”笔记获奖学生名单) (文/谢云辉 图/张子豪 校/李京阳 审/吴锦华)



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结项评审工作已于2019年12月22日在东二109APP创意实验室顺利完成,本次评审共有五位评委老师参与,分别是夏林,高超,吴锦华,张松云,唐涛。每位老师从结项材料的完整性以及是否满足结项条件等方面对大创项目进行评审打分,最终由APP俱乐部的学生对成绩进行汇总。 (老师在认真讨论)在评分过程中,各位评审教师对学生所递交的材料进行格式审查和内容审核,对存在有疑虑的地方进行讨论商榷,并且综合选出优秀的作品。最后在经过细致的商讨后,由工作人员统计分数。 (老师在认真审核作品)本次共对2019年结项的47件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进行了集中评审,结果也会于近期公布。通过这次评审,对大创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材料整理的缺陷进行总结以便后续大创项目开展,相信通过大创项目的锻炼,每位同学对项目完整的实施过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对创新创业策划方案撰写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期待2019年立项的大创项目能够顺利的实施。(文/汤浩东 图/杨运龙 审/吴锦华)



为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大数据相关知识,了解大数据发展现状以及明确未来的发展趋势。12月18日下午,计算机和大数据学院于西二503教室成功举办了数据起源与大数据思维讲座。此次讲座由科大讯飞高级工程师年夫坤主讲,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文津校区全体在校学生参与。 (图为主持人宣布讲座开始)讲座伊始,主持人为在座的同学们介绍本次讲座的主讲老师——科大讯飞高级工程师年夫坤,随后年老师从大数据的发展历程开始,围绕大数据概念的确立、大数据的特征、大数据的计量以及大数据从何而来等方面进行讲解,让更多的同学感受大数据的真正魅力。年夫坤认为大数据技术最重要的两点是伴随大数据发展的云计算、云存储这两项技术,它们的发展都极大地推动了大数据领域的突破。结合现有技术,大数据已经逐步渗透到包括教育、金融、安防等多个行业。 (图为高级工程师年夫坤为同学们讲解大数据知识)接下来,年夫坤老师从四个维度介绍大数据的起源,又结合大数据技术发展到如今事件的可预测性。他为同学们列举了生活中大数据应用案例,如:在刑侦案件中,可以通过嫌疑人



为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参加新项目和各类学术活动、科技竞赛的积极性,根据《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学分置换管理办法》要求,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于2019年11月22日下午14:00,在东一210会议室开展了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学分置换答辩工作。 (图为学生答辩现场)担任本次答辩的评委有计算机基础教研室主任王雪梅、网络工程教研室主任陶骏、软件工程教研室主任王啸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副主任伍祥、大数据教研室专职教师余婉风;学院教学管理人员也参与了本次答辩工作。答辩开始前,李京阳详细介绍了本次答辩工作的流程,要求参加答辩的14名同学按照个人或团队的形式进行讲解。其中,团队赛的同学们要从各自项目的综合成果进行介绍,同时要求团队成员分别阐述各自分工。汇报结束后,答辩评委分别根据学生置换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并由学生现场作答,主要考察学生对项目的熟悉程度和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答辩结束后,各评委老师根据学生的成果展示、个人在



为更好的加强学院科研团队建设,推动芜湖市智慧社会大数据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同时为更好的开展后续相关科研项目申报工作,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于2019年11月20日下午3:00,在芜湖市智慧社会大数据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开展了科研工作阶段交流工作及分享会,计算机&大数据学院院长周鸣争、院长助理万家山以及两个学院所有具有科研项目的相关教师出席了本次会议,有意向申报项目的年轻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会议由万家山老师主持。(周院长进行会前发言)会议开始,万家山老师将本次会议议程分为学院科研现状、中心日常运营与规划和已立项项目在研进展交流等进行了简单介绍。随后由周鸣争院长对学院整体的科研情况、学院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学院科研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阐述,接着由程菲博士分享个人的科研经历,对科研申报的注意事项以及申报材料撰写的方法进行了简单交流;紧接着,2018年以及2019年所申报立项的项目负责人对所承担课题的当前进展进行了简单的阶段性成果汇报,对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说明,如2020年即将结项的项目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