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的帮助计算机和大数据学院的学子进一步加深对蓝桥杯试题的了解,提升学校的竞赛质量,4月18日13:00-15:00,计算机和大数据学院积极报名参加由大赛组委会举办的省内模拟赛,并完成了线上模拟赛的组织工作。本次模拟赛中,参加校赛并获得省赛资格的20余名学生全部进行了线上参赛,各位同学分别采用线上单独参赛的形式进行,通过比赛的顺利开展,学生对比赛的题型、比赛的难易程度、考核知识点等都加深了了解,为后续参加省赛积累了经验,同时也为后续省赛的准备工作提供了良好建议。希望各位同学在模拟赛之后积极准备该赛事,预祝参赛的同学们都能够取得优异成绩。(模拟赛申请入口)(模拟赛学生编程界面)(文/潘鹏 图/戴立新 审/吴锦华)



为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中国软件杯”大赛的相关事宜,激励同学们在比赛中取得更优异成绩。2020年4月1日下午15:00,计算机协会利用腾讯会议软件在线上顺利举办了“中国软件杯”线上宣讲会。出席本次大会的老师有吴锦华老师、翟世臣老师,同时邀请了2019年参赛获奖的2016级丁富扬同学分享比赛经验。(图为主持人李成铭组织会议)主持人李成铭宣布会议开始,并由吴锦华老师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议程。活动第一项流程由李成铭学长针对赛事相关事宜进行介绍,通过从参赛形式、报名说明、奖项设置与作品提交等多方面的讲解,使得同学们对“中国软件杯”大赛有了初步的认识。(图为李成铭做赛事作品提交介绍)随后,大会进入第二项议程,由参加第八届“中国软件杯”并取得优异成绩的丁富扬学长为参加会议的学生们进行参赛经验分享,丁富扬学长用简短精炼的语言,从赛事选题、信息收集、算法更新、小组分工等方面给予同学们指导性的建议,让参加会议的同学们受益良多并充分感受到了“中国软件杯”大赛的无限魅力。大会紧接着进入第三个流程,翟世臣老师发言。翟



为确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质量,总结推广先进线上教学模式,进一步推进线上教学工作高效有序开展,计算机和大数据学院于3月25日14:30顺利开展线上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会议由周鸣争院长主持,共46名老师参加。本次活动主要有3个议程,首先由吴锦华老师将期初至今线上教学相关工作进行汇报,随后由4名教师开展线上教学经验的分享,最后各位教师对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反馈。(线上教学经验分享活动“线场”)首先,由吴锦华老师对开学至今线上教学的整体运行情况、学院线上教学调查问卷情况分析、毕业设计和教学材料检查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目前学院所有线上教学课程均采用“博思智慧学习平台+博思直播”的形式开展,已发布的课前/课后任务完成平均参与率92.52%,直播平均评分9.54(满分10分),整体出勤率达98%以上;吴锦华老师随后对毕业设计和线上教学材料的问题进行了重点的梳理,希望各位老师在教学材料的规范上加大要求,也为学校的合格评估工作做准备。紧接着,进入到分享交流环节,由陈梦珂、唐涛、伍祥、张海民四



《数学建模》是工程类、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旨在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同时,让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进而分析结果去解决实际问题。该课程综合了学生先修的所有数学类课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以及数值计算等等。为积极配合疫情期间学校关于“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数学建模》课程组考虑到课程包括理论与实验,时间跨度比较大,课程组自春季学期开学第一周开始,结合博思智慧学习平台,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线上教学模式,主要分成三个部分:课前导学、课中研学和课后练学。课前导学课前导学首先为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方便学生了解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时间;其次给学生提供课程相关的资料,比如:教材、PPT和课程知识点视频(时长10-2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下发的学习计划,结合教师视频和资料进行课前学习。 (图为制定课程线上学习计划) (图为线上学习计划和相关课程学习资源)课前导学不仅包括前面的目标导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有很重要一部分是课前测试或



《数据库系统》是计算机各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信息领域的支撑基础和计算机学科的重要分支,是为后续数据库课程设计和数据库系统应用软件开发打基础、做准备的课程,同时也是.NET、Java等开发类课程的先修课程。基于课程的重要性和目前疫情的严峻形势,数据库课程组自2月24日开始,积极落实学校和学院“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授课理念,有序地开展了如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线上教学措施。一、线上课程资源建设课后作业的布置是线上教学的难点之一,学生无法及时有效的将学习效果反馈给任课教师。针对这一状况,由课程负责人牵头,为《数据库系统》课程建设了优质、丰富的资源,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图为线上数据库系统课程资源)上图为部分资源截图,每章节后均有相应测试题,学生在截止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作业和测试后,任课教师通过后台可看到每道题目的正确率,并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答疑。 (图为学生测试情况)二、MOOC资源+直播教学 (图为任务驱动,开展课前学习)课程组教师围绕课程资源,将课程知识点



为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动员同学们积极写专利、申请专利。2020年3月8日下午14点,计算机和大数据学院成功开展专利申报分享交流会,活动采用腾讯会议APP进行,共吸引250多名同学参加。 (图为参加会议的部分同学)会议伊始,主持人潘鹏向同学们大致介绍了本次会议的流程,首先是胡梦露同学分享专利大赛参赛经验;接着由张浩对专利撰写的方式进行分享;最后由吴锦华老师围绕如何挖掘生活中的专利以及如何撰写专利申请书进行指导。胡梦露同学在2019年参加过芜湖市专利大赛以及校专利大赛,荣获校级特等奖,她强调比赛前要充分提炼和优化汇报PPT,做到层次分明、突出重点。比赛过程中,建议同学们在介绍自己的专利产品时争取做到脱稿,演讲时更要注意对时间的控制,比赛结束后,希望同学们结合评委的意见对自己的作品进一步的优化。紧接着,张浩同学分享自己撰写专利的经历,张浩在2019年申请了7项专利,在撰写申请书上面非常有经验。最后,吴锦华老师向同学们讲解如何挖掘生活中的专利,通过讲解如何改进一款肥皂盒的案例来激发同学



疫情阻隔师生,却不能阻挡教与学。一根网线牵引着师生,让师生足不出户便可畅游在线课堂。一台路由器交换着知识,让在线教学成为常态。精准把脉,开出“对症良方”。在线教学千万种,教学设计第一条。为此,学院专门准备了“荤素搭配、简单易学”的在线教学设计套餐,介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从同步授课、到先学后教、网课助学,再到主题讨论和任务探究,通过具体实用的实操攻略,帮助老师们快速开启在线教学之旅,并一路走向生动、有效的理想教学! (图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流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涵盖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增加课前测试环节,让教师可以在线了解学生的学习“脉象”,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疑难问题”;进入第二个阶段,让学生们互动研讨来破解疑难问题,开展在线答疑,实施课后测试;进入第三阶段,通过作业的布置来对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实现巩固与提升。要点:课前、课后测试为“自学检验”环节,教师针对自主学习任务设计测试题目。通过测试结果了解学生自学的效果,然后据此再确定精讲内容并提出疑难点。授人



为更好地开展计算机和大数据学院的学科竞赛相关工作,2020年3月1日下午14点,学院针对近期即将开展的比赛以及学院在2020年将举办的学科竞赛开展了一次分享交流会。本次交流会因受到疫情的影响,利用线上的腾讯会议APP顺利进行,很多有兴趣的同学都踊跃参加了。(图为汇报人张薇开始会议)会议伊始,计算机协会设计部部长张薇对即将开展的计算机设计大赛进行介绍:中国计算机设计大赛始创于2008年,是国家官网公布大学学科竞赛排行榜上的赛事之一,已经连续举办了12届。紧接着,张微为同学们介绍计算机设计大赛的注意事项,提醒同学们要多请教参赛指导老师,多听取老师的建议,并号召同学们积极参加。接着,同学们对大赛流程进行了提问,张薇认真地为同学们一一解答。答疑过程当中,计协的潘鹏会长对“创青春”大赛进行了介绍。首先,他告诉同学们“创青春”大赛对同学们组成队伍的人数并没有特别的严格,最多可十人组成一支队伍。此次大赛可分为三大类:创业计划类、创业实践类、公益创业类。同学们要谨慎选择。潘鹏强调了本次大赛含金量很高,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