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3日,在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文津校区东二503报告厅,举行了2020年夏季小学期优秀项目展示会,受疫情影响,本次优秀项目展示会通过参赛队伍现场+学生在线直播参与的方式进行,参加本次优秀项目展示会的有科大讯飞高教人才培养业务线培养运营部总监马季、科大讯飞高教人才培养业务线教育研究院副总监张承云、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万家山、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刘华敏副教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教研室高超主任、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产学研秘书吴锦华。夏季小学期实施的任课老师、助教以及优秀项目和班级学生的代表。(图为展示会现场)夏季小学期是学院“三学期制”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大一、大二夏季小学期均采用线上教学形式,集中实训课程采用线上教学难度相对来说较大,实施过程中适当增加理论课时、增加直播互动、课堂测试、企业项目汇报流程、qq全天在线等不同形式,进而确保今年夏季小学期顺利展开进行。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



为遴选夏季小学期优秀项目展示,2020年9月16日,在东一104智慧教室,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成功组织了关于夏季小学期的优秀项目初选会。此次会议针对老师推荐、学生申报的优秀项目进行评选,进而选出具有创新性和代表性的高质量项目参与后续学院举办的优秀项目展示会,参与初选评审的老师有陶磊、孔凡豹、张松云、蔡兵、鲍兴、刘良琨、李奥迪(助教)、曾玉绣(助教)、雍振振(助教)、邢栋(助教),会议由助教曾玉绣主持。(图为项目评审现场)学院夏季小学期主要是进行项目化教学,学生的项目成果是项目化教学的重要体现。本次参与优秀项目竞选的项目共有自主申报和老师推荐的51组,其中2018级项目数为35组,2019级项目数16组,项目类型涵盖游戏类、系统管理类、页面类、大数据分析类等,评审老师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从创新、技术使用以及难易程度等几个维度进行评选,最终18级选出10个优秀项目作品,19级选出5个优秀项目作品。(图为优秀项目列表)小学期的顺利实施,涌现了比较多的优秀项目,展现



2020年8月19号、20号,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成功组织了2019级大一夏季小学期项目验收。参与本次项目验收的有来自计算机学院189组项目和来自大数据学院的57组项目。各层次实施老师均参与了本次小学期项目验收,本次夏季小学期验收采取腾讯会议线上远程的形式进行,同时也邀请了学院督导李月军教授和教研室老师进行线上指导。(图为腾讯会议现场)在项目答辩验收过程中,答辩老师随机抽取组员代表小组进行项目答辩,被抽到的学生通过共享屏幕的形式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或者现场演示项目,演示结束后老师会进行针对性的提问和点评,虽然整个答辩过程都是线上进行,但是同学们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整个答辩验收过程十分顺畅,效果良好。 (图为学生项目展示截图)在答辩验收会后,老师们再次强调了同学们项目优化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同时也耐心的对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和指导,最后老师们再次宣贯了夏季小学期的意义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重要性,也给本次的项目答辩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文/邢栋 图/李奥迪、曾玉绣



2020年7月15号、16号,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成功组织了2018级大二夏季小学期项目验收。参与本次项目验收的有来自计算机学院208组项目和来自大数据学院的40组项目,各层次实施老师均参与了本次小学期项目验收,本次夏季小学期验收采取腾讯会议线上远程的形式进行,同时也邀请了学院督导李月军教授和教研室老师进行线上指导。(图为腾讯会议现场)在小组项目展示前,各小组负责人会从项目完成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团队分工等方面分别进行详细介绍。验收过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老师现场随机抽取小组成员展示小组项目,包括基本功能、创新功能等,主要展示形式为视频演示;第二部分老师会针对项目及学生自评情况进行基础知识和技术能力知识提问;第三部分老师将现场对项目进行点评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和建议。(图为学生展示ppt) (图为学生项目截图)夏季小学期项目的验收,不仅仅是夏季小学期的一次总结分析,更是学生团队协作的一次展示,团队项目离不开团队的协作,希望各小组成员统一思想,提质增效,精诚合作。四周



2020年6月、7月,计算机和大数据学院夏季小学期顺利拉开序幕,与往年大不同的是,今年受疫情整体影响,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夏季小学期实施线上教学,参与学生1860余人,参与课程教学讯飞双师9人、助教4人。课程正式开始之前,课程教学团队老师展开课程实施模式研讨,结合春季学期授课经验,借助博思智慧教学平台及项目化教学平台,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授课+线上答疑+线上答辩的方式开展课程教学。(图为2020年小学期整体安排)夏季小学期属于专业实训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为期4周。因今年疫情影响,项目实训实施有一定的难度,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期增设理论授课环节。开课前各老师根据所带班级学生层次特点,准备教学内容,并将内容细分到每次课的教学计划中;项目实施阶段,采取博思直播+腾讯会议的形式,由组长每日汇报项目整体进度,教师定期开展项目问题答疑。(图为小学期课程实施详细计划)本次夏季小学期是专业实训课的实践教学环节第一次实施线上教学,博思智慧学习平台为本次线上教学提供了优质的直播教学环境,并且博思平台建有大量的



夏季小学期是学院“三学期制”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开展学院的构建夏季小学期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分层教学也是学院一直致力探究的重要教学手段,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兼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和衔接,更要遵循实践教学规律,突出重点技能与能力的分阶段递进式培养,合理选择实践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环节和进程,全过程、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必备技能和能力;同时为更好的开展分层教学的实施,学院制定并实施了详细的夏季小学期分层培养实施方案。(图为分层培养实施方案)在实际培养过程中,由于行政班级中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在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夏季小学期实施过程中,依据学生的现实知识认知水平的差异,为不同的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能够完成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使得各类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在学习过程当中都学有所获,真正做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分层的能力目标) 夏季小学期实施已经结束,针对于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教学团队也会通过总结、反馈的机制不断优化具体实施细节及实践教学体系;另外,也会



为更好的保障新入职教师的秋季学期教学工作的实施,《计算思维导论(C语言)》课程组于2020年9月18日上午在东一108智慧教室对新教师开展试讲工作,由两位新入职教师汪鑫禹、杨陈进行试讲,课程组全体教师进行点评。通过本次试讲的顺利实施,让新教师熟悉了本门课程的授课模式,也为新教师向老教师学习经验、交流问题提供渠道。(图为评委听取新教师试讲)两位试讲老师选择了《计算思维导论(C语言)》第一课《计算与计算思维》部分内容,该部分内容较抽象,也能够展现出新教师的授课风格并发现不足之处。汪鑫禹和杨陈老师逐一进行试讲,课程组老师均表示两位准备充分、教学内容熟练,也对两位老师的不足进行了点评和指导。课程组老师指出,两位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和学生的互动环节,授课过程中可以适当降低语速,将理论部分用通俗的方式进行讲授;除此之外,授课内容上要主次分明,注意授课时间规划,授课PPT在设计的时候要生动,也便于学生学习。(图为汪鑫禹老师试讲)(图为杨陈老师试讲)保证课堂质量一直是教育教学过程非常关键的环节,新



9月18日,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于东一楼210会议室开展了一场以2020-2021秋季学期学业预警和学籍异动学生情况的座谈会,学院教学秘书李京阳、科研秘书兼产教融合秘书吴锦华、教务员王旋、教务员胡蕾、部分辅导员及17、18级部分学生参加了本次会议。(图为李京阳解读学籍管理办法)本次座谈会主要面向留降级学生和存在异动风险的学生。座谈会上,李京阳首先向同学们解读学校学籍异动管理条例,从留降级条件到升(跳)级条件;同时已经留级的但后续可返回原年级的学生介绍相关要求,并补充无法返回原年级学生的近期主要任务和后续安排。其次对因为疫情原因没有开展的补考和重修课程进行了说明,向同学们介绍了课程的大致补考及重修时间安排。吴锦华对会议内容进行补充,并表示学院一直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随后在互动提问环节,同学们就自身课程成绩与学习、考试安排和重修报名和处理等方面积极提问,李京阳对同学们所提问题进行了逐一解答。(图为同学们认真听老师发言)最后,李京阳着重强调了会议的目的,提醒在座的同学好好学习,对有学业预警的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