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学校号召,拓宽学生专业知识视野,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与学习人工智能相关知识,计算机协会于2020年10月14日在文津校区东二503成功举办“人工智能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讲座。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武文强。武老师通过幽默、生动的授课方式和学生进行讲座内容的讲解,阐述人工智能发展历史、实现路径、技术进展、行业应用和发展趋势等相关知识。(图为武文强讲解人工智能)武文强老师首先结合自身生活,对人工智能进行了通俗解释,然后从人工智能孕育期、人工智能的诞生、早期的热情、现实的困难、更科学的研究方法、大数据的可用性几个阶段展示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全过程。接着,他以幽默诙谐的语言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实现路径,通过形象生动的例子讲解了人工智能“符号主义、联结主义、行为主义”三大派系,并强调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统计学等数学学科在人工智能的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随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展、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三个方面,系统地讲述人工智能在现阶段科技发展的重要性,通过人工



在人工智能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中,技术和产品一直都是最重要的两个发展方向。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去创造一款AI产品?如何利用已有数据集来优化某种 AI 能力?这些不仅仅和开发者的研发能力相关,还取决于开发者所处时代的技术发展程度。为了让技术更好的落地于具体产品,也为了让研究更好的推动技术发展,科大讯飞顺利举办了2020年第三届AI开发者大赛。2020年9月27日下午14:00,我校智能之翼实验室小途智能机器人项目组经过初赛的选拔顺利参加了本次大赛的复赛。(图为评委老师打分现场)大赛开始,主持人先后介绍到场的评委老师及比赛的评审方式,随后进入复赛团队依次进行项目答辩,评委老师现场打分、作点评并提出改进方案及建议。我校参赛团队第三个登场进行演示,参赛项目根据讯飞AIUI开放平台,结合语音交互、身份识别等功能,围绕图书馆的实际场景实现具体的产品。项目获得了评委老师的肯定,同时评委老师也提出了许多改进措施,并且表示这个项目有比较大的改进空间,团队成员认真听取了评委的意见并记录,争取下次比赛中有所突破。



为丰富校园生活,发挥我校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同学们的代码实现能力,计算机协会于2020年9月28日下午12:15在文津校区东一教学楼成功举办安徽省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校内选拔赛,大赛由教务处、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主办,计算机协会协办,共有300余名同学参与。(图为参赛人员认真答题)安徽省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校内选拔赛以个人赛的方式,要求参赛学生使用C、C++或 Java 语言编写程序以及部分选择题,本次校内选拔赛通过“牛客网”在线编程系统,让学生在规定2个小时内完成指定试题,并由系统自动完成评分。(图为参赛人员在认真校准答案)该比赛自启动之日就得到了全院学生的积极响应,比赛前,每个考场的监考人员先为参赛选手说明比赛的注意事项,此次比赛时间为120分钟。比赛正式开始,首先由参赛人员轮流进行纸质签到,接着登机检查自己的电脑有无状况。在确认检查无误后,各参赛选手先自行登录牛客网并输入自己的账号,然后开始答题。参赛选手目光紧盯着屏幕,非常认真、仔细地完成试题。答题完毕,待确认正确



为保证秋季学期的课程实施,让课程组新成员熟悉教学流程和特点,9月25日上午,《计算思维导论(C语言)》课程组全体教师召开第二次集体备课活动,重点讨论计算思维导论线上教学相关问题和规划,活动由王啸楠老师主持,课程组全体成员参加。(图为参与会议课程组教师和课程助教)首先,课程组从课程考核方式进行讨论,由于本门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开展实施,其线上过程考核是该门课程考核重点,因此结合线上课程资源,根据学生学习完成情况,确定线上教学各项权重;另外,课堂互动环节占比5%,要求学生至少每人参加2次课堂互动才可拿到满分。课程组老师需要关注学生在线学习和练习,在异常行为(如:刷题、抄袭等)上系统会自动认定为扣分选项。紧接着,王啸楠希望授课老师将授课班级的计划表、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上传至在线学习平台参考资料,供学生下载查看以便学生熟悉整门课程设计与实施流程。随后,进行课程组合作出版的教材分发,根据出版社要求,教材需要配备PPT,通过讨论拟定PPT优化小组,由刘华敏老师、杨陈老师、周胜老师、汪



2020年9月23日,在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文津校区东二503报告厅,举行了2020年夏季小学期优秀项目展示会,受疫情影响,本次优秀项目展示会通过参赛队伍现场+学生在线直播参与的方式进行,参加本次优秀项目展示会的有科大讯飞高教人才培养业务线培养运营部总监马季、科大讯飞高教人才培养业务线教育研究院副总监张承云、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万家山、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刘华敏副教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教研室高超主任、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产学研秘书吴锦华。夏季小学期实施的任课老师、助教以及优秀项目和班级学生的代表。(图为展示会现场)夏季小学期是学院“三学期制”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大一、大二夏季小学期均采用线上教学形式,集中实训课程采用线上教学难度相对来说较大,实施过程中适当增加理论课时、增加直播互动、课堂测试、企业项目汇报流程、qq全天在线等不同形式,进而确保今年夏季小学期顺利展开进行。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



为遴选夏季小学期优秀项目展示,2020年9月16日,在东一104智慧教室,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成功组织了关于夏季小学期的优秀项目初选会。此次会议针对老师推荐、学生申报的优秀项目进行评选,进而选出具有创新性和代表性的高质量项目参与后续学院举办的优秀项目展示会,参与初选评审的老师有陶磊、孔凡豹、张松云、蔡兵、鲍兴、刘良琨、李奥迪(助教)、曾玉绣(助教)、雍振振(助教)、邢栋(助教),会议由助教曾玉绣主持。(图为项目评审现场)学院夏季小学期主要是进行项目化教学,学生的项目成果是项目化教学的重要体现。本次参与优秀项目竞选的项目共有自主申报和老师推荐的51组,其中2018级项目数为35组,2019级项目数16组,项目类型涵盖游戏类、系统管理类、页面类、大数据分析类等,评审老师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从创新、技术使用以及难易程度等几个维度进行评选,最终18级选出10个优秀项目作品,19级选出5个优秀项目作品。(图为优秀项目列表)小学期的顺利实施,涌现了比较多的优秀项目,展现



2020年8月19号、20号,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成功组织了2019级大一夏季小学期项目验收。参与本次项目验收的有来自计算机学院189组项目和来自大数据学院的57组项目。各层次实施老师均参与了本次小学期项目验收,本次夏季小学期验收采取腾讯会议线上远程的形式进行,同时也邀请了学院督导李月军教授和教研室老师进行线上指导。(图为腾讯会议现场)在项目答辩验收过程中,答辩老师随机抽取组员代表小组进行项目答辩,被抽到的学生通过共享屏幕的形式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或者现场演示项目,演示结束后老师会进行针对性的提问和点评,虽然整个答辩过程都是线上进行,但是同学们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整个答辩验收过程十分顺畅,效果良好。 (图为学生项目展示截图)在答辩验收会后,老师们再次强调了同学们项目优化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同时也耐心的对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和指导,最后老师们再次宣贯了夏季小学期的意义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重要性,也给本次的项目答辩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文/邢栋 图/李奥迪、曾玉绣



2020年7月15号、16号,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成功组织了2018级大二夏季小学期项目验收。参与本次项目验收的有来自计算机学院208组项目和来自大数据学院的40组项目,各层次实施老师均参与了本次小学期项目验收,本次夏季小学期验收采取腾讯会议线上远程的形式进行,同时也邀请了学院督导李月军教授和教研室老师进行线上指导。(图为腾讯会议现场)在小组项目展示前,各小组负责人会从项目完成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团队分工等方面分别进行详细介绍。验收过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老师现场随机抽取小组成员展示小组项目,包括基本功能、创新功能等,主要展示形式为视频演示;第二部分老师会针对项目及学生自评情况进行基础知识和技术能力知识提问;第三部分老师将现场对项目进行点评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和建议。(图为学生展示ppt) (图为学生项目截图)夏季小学期项目的验收,不仅仅是夏季小学期的一次总结分析,更是学生团队协作的一次展示,团队项目离不开团队的协作,希望各小组成员统一思想,提质增效,精诚合作。四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