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强化与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促进与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10月20日下午,学校教学督导许勇教授、教学质量主管方向莉和教务处谢飞飞等人对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进行了2019-2020学年春季学期的期末教学材料检查。(图为许勇和方向莉进行教学材料抽查)教学检查组首先对学院教学材料进行了抽查,重点对教师教学平时考核方式和平时成绩考核的记载情况进行细致的检查,同时对学院春季学期期末课程考核电子材料进行查看,随后在检查的过程中对学院材料归档提出了相关要求,并对创新做法进行了沟通讨论。(图为许勇和李京阳对教师平时材料进行检查)此次检查的目的为了学院老师能进一步加强教学过程性的管理。教学检查管理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更多关注的是学院老师教学质量,也是保障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一步。教学检查让教师们更加明确学院对试卷装订规范的要求,确保学院此项工作符合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基本要求,使学院考试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文、图/胡蕾 校/李京阳 审/吴锦华)



为更好地让学院教师熟悉博思智慧学习平台,并应用至课程的教育教学,2020年10月21日,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在东一210组织关于博思智慧学习平台新功能使用的培训,主讲人为讯飞教育的朱泽老师,各教研室专职教师、双师参加了此次培训会。(图为参会教师聆听培训)朱泽老师主要从教师角度,并分别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场景展开培训,即创建课程、发布课前课中课后测试任务、点名、发布作业、批阅作业、作业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视频录制与上传、创建直播、学生在线考试与试卷批阅、在线课堂、实验发布等。同时根据不同场景分别使用案例进行详细介绍。另外朱泽老师对制定场景指出需要注意的事项,老师们认真聆听,并对此次新功能的发布表示赞许,同时也对博思智慧学习平台后续一些功能提出想法和意见,希望平台能更好应用至课程的教育教学中。(图为平台部分新功能介绍) 学院教学一直依托校企共同参与进行自主研发的博思智慧学习平台,并将其融入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中,目前平台功能已逐步完善,教师围绕平台功能特色,逐步完善课



2020 年(第13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在广大师生的热情参与下,共有近700所院校组织了约3万件作品参加比赛,且经过全国各省级赛区的选拔推荐,共有4646件作品入围国赛。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一向以产业、行业和企业需求、职业能力要求为人才培养导向,重点强化学生的设计、开发等综合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成为“产业工程师和创业企业家的摇篮”。因此安信工对中国计算机设计大赛也是尤为重视,不断鼓励安信工学子们积极参加比赛。“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安信工老师与学子的不懈努力,安信工最终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校入选国赛的15组作品中有13组获奖,分别为:国家二等奖5组、国家三等奖8组。并在省级选拔获奖71组,分别为:一等奖9组、二等奖11组、三等奖15组、优胜奖25组。此外,安信工还首次获得省赛优秀组织奖,在10名获奖单位中排名第二,王雪梅老师被评为省级赛务优秀工作者。这离不开安信工学子的刻苦努力,更离不开安信工老师的辛勤付出。为安信工学子,为安信工老师点赞!(图为国家奖



10月14日下午2:00,软件工程专业教研室于东二218会议室开展了跨学院项目设计交流主题沙龙活动,参加本次交流会的有教研室专职教师、双师以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业教研室主任、艺术学院郑余老师和杨小庆老师。本次交流会主题是以竞赛为载体的跨学院项目设计交流沙龙,目的是为了给跨学院多专业的老师之间创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为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项目,提供多技术融合机会。(图为与会人员合影)(图为交流会上提供的水果饮料点心)交流会上,参会老师逐一分享他们指导项目设计的经验。首先,尹辉平老师介绍参赛获奖项目作品的设计核心内容及亮点,强调指导老师应把握关键路径并对其进行了详细介绍。刘华敏老师着重分享了常见项目设计的评分标准,强调了团队成员要分工明确,抓住细节,突出作品的亮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郑余老师介绍了其专业特点,并展示了一些参赛项目及优秀项目。环境设计专业的杨小庆老师在介绍设计学生项目作品时,提出是否能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环境设计方向中去。随后,与会人员对项目设计进行了激烈讨论。(图为老师们分享竞



为进一步推进学院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并着手基层教学组织和基本教学活动标准化建设,10月14日16:00,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成功召开学期教研室工作会议,会议由学院副院长万家山主持,教学秘书李京阳,科研秘书兼产教融合秘书吴锦华、学工秘书张文竹及各教研室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图为万家山发言)首先,由万家山从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方向、学院师资需求梳理等方面分别进行介绍并对各项工作进行详细说明,同时对近期“教学人人过关”工作进行了介绍,要求学院教学管理团队、教研室组织专门听课、评课并建立教学档案;同时对毕设选题的企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关联性进行说明,介绍毕设选题的审核原则及时间节点要求等。随后吴锦华对产教融合研究院近期工作进行简要介绍,并对目前一流专业建设申报、合格评估等工作提出相关要求;张文竹针对20级学生专业入学教育课程模块进行介绍,表示专业认知部分需要由各专业负责人进行讲解并安排后续工作。最后,各教研室负责人对学期教学工作提出相关想法和建议,并与学院进行沟通讨论,保证下步



10月17日9:00,第十一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省赛在我校圆满落幕。本次比赛由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承办、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协会协办。来自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等近十所高校、百余名选手同台竞技。(图为东一参赛现场)(图为比赛相关简介)由于疫情影响,比赛当天早上7:40,计算机协会的志愿者们纷纷戴上口罩在东一教学楼下集合,提前做好迎接即将到来的各校参赛人员的准备工作。随着比赛时间的临近,各校参赛人员陆陆续续到达文津校区南门,计算机协会志愿者提醒参赛人员带好口罩,并做体温检测和递交疫情期间健康承诺书,随后由计协志愿者带领参赛人员至东一教学楼,带队老师在东一教学楼一楼大厅进行签到后进入二楼休息室。8:30之后,参赛同学们开始陆续进入比赛机房。本次考试设有东一教学楼的408、508和510教室共三个考试点。(图为参赛人员签到)(图为志愿者



第五届程序设计竞赛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校内选拔赛已圆满结束,为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行表彰鼓励,也为进一步提高学院广大学生学习编程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学院于2020年10月14日中午在东一大厅为获奖者进行颁奖,科研秘书兼产教融合秘书吴锦华老师、辅导员兼团总支书记冷自永老师、教师代表伍祥老师为获奖学生进行颁奖。(图为主持人宣布颁奖仪式开始)此次比赛共有22位同学获奖,其中一等奖三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六名,优秀奖十名。颁奖老师们依次对获奖同学分发获奖证书,并且合影留念,老师们也向受表彰的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对他们成绩表示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并且鼓励广大学子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良好的代码实践应用能力。(图为老师为获奖同学进行颁奖)(图为获奖者与颁奖老师合影留念)通过此次比赛,充分展现了学院学生坚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基础和昂扬自信的卓越风姿,进一步锻炼在校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可以看到学生们对学习的积极认真、对生活的无限热枕,希望在后续的安徽省程序设计大赛再取佳绩。



“智子杯”江苏省高校人工智能大奖赛是面向江苏省高校在读学生的AI科技青年人才培训、选拔系列活动。大赛致力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创新意识及合作精神,并发掘、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AI科技青年人才,进而为当地的数字化转型储备高科技人才,为打造可持续发展的AI应用新生态提供最有利的支撑。2020年「智子杯」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于2020年7月正式启动,经过比赛的准备和初赛的角逐,决赛入围名单已于10月中旬正式出炉,决赛优胜战队,将瓜分总价值高达¥170,000元的决赛奖池,还有机会受邀前往微软「无锡人工智能暨智能制造加速器」,开启为期3个月的科创精英实践项目,有机会受邀参加CCF第35届中国计算机应用大会,在大会上对自己的优胜项目进行公开演示。本次「智子杯」大赛吸引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南京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一流院校近百个参赛战队参加,决赛有10支队伍入围,学院学子有2支队伍脱颖而出,进入决赛角逐。各队伍都成功将AI等新科技,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并提出属于自己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