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兴创意,智领传奇” ——我校成功举办第七届大学生专利创新大赛决赛发布人: me_jsj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 2022-12-09 20:11:59为激发在校大学生开展发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对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管理意识。我校于2022年12月7日在博学楼(A3)W401教室成功举办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第七届大学生专利创新大赛。 (图为主持人宣布决赛开始)从初赛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的12件优秀作品在台上一一呈现,接受专业评委们的提问与打分,同时也向台下所有观赛人员展示出信工学子的创新思维。决赛前由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校长吴敏发表讲话,他表示近年来,学校大力支持专利申请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五年来,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名从的95位跃升至现在的64位,成果斐然。但仍需保持这个势头,为实现“建成特色鲜明的民办应用研究型大学的标杆,未来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百年名校”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图为吴敏校长发表讲话)12组演讲选手轮番上场展示自己的成果。参赛作品拥有多项专利、软



为进一步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助力区域经济建设,12月6日,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副总盛马宝、区域总监叶兴、区域市场总监王喆、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综合主管王成栋一行赴芜湖市经信局拜访。芜湖市经信局二级调研员陈传宏、信息化与工业互联网科科长梅汗青给予了接见,并举行了交流会谈。会上,羚羊平台盛马宝首先发言表示,芜湖市工业互联网已驶入发展快车道,取得了全省瞩目的成绩。羚羊平台愿与市政府牵头成立的芜湖工业互联网平台在重点项目上加强合作,通过打造“工业大脑”等方式赋能芜湖企业。此外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在今年也是依托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完成筹备成立,学院将结合企业真实用人需求,为芜湖企业培养出更多本土化专业人才,助力芜湖经济腾飞。随后,王成栋对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的建设情况、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特色、首届开班教学等情况做了详细汇报,并就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下一步希望积极加入芜湖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以及芜湖5G+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联盟表达了意愿,希望在此基础上能与更多的芜



为增强科研项目申报的组织和指导,提高教师科研项目申报书的质量。2022年12月1日下午,软件工程教研室开展了科研项目申报经验交流会,与会人员包括软件工程专业教研室全体教师,会议由产业学院综合主管王成栋主持。(会议现场)会前王成栋老师表示申报科研项目是教师职业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道大关,迈过这道大关将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对于科研项目的申报,教师们在立足于自身长远发展的基础上,不仅要有“敢于报”的决心,还要掌握“擅于报”的方法。(图为产业学院综合主管王成栋讲话)在项目选题方向上,一方面要善于将学校“十四五”科研及学科建设规划目标与省、地市前沿产业相结合,切合学校发展全局的同时兼具创新性;另一方面要仔细斟酌项目预计成果与申报级别的匹配度,提升选题申报的成功率。在项目选题撰写上,要在对课题研究内容理解不断深入的基础上反复逐字推敲,重点关注选题摘要的撰写,要求简洁明了、新颖创新、逻辑鲜明。在项目人员结构上,要统筹整体把控和实施细节,合理分配人员,保障项目能够安稳着地。在项目设计论证方面,



为贯彻落实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推动“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融合创新,提升平台应用推广水平,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单位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芜湖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专业赛”的评选终于落下帷幕,学院学生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准备,最终算法赛1项作品入围全国总决赛,2项获优秀作品奖,创意赛1项获批优秀作品。据悉,本次大赛设置算法赛和创意赛两个赛道,共有1103位参赛选手、706支参赛团队(算法赛150支、创意赛556支)提交的431个参赛作品,其中211、985、双一流高校作品占比43%,有力助推“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融合创新。经过大赛评委团线上评审打分,最终选出61支优秀作品,其中18支优秀作品队伍入围全国总决赛,入围决赛的团队最低可拿2万元奖金。(图为全国总决赛算法题入围名单及优秀作品名单) (图为学生作品)学院一直以来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项目实践,利用所学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学院将持续深入推动人才培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程序语言的多样化,C语言已经被使用的越来越广泛。计算机(大数据)学院秉持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增强技能的原则,组织学院学生于12月4日19:00-20:40在博文楼、博思楼顺利开展C语言知识竞赛。本次知识竞赛以展现自我,争创新高为主题,带给了同学们一个了解、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平台,也带来了一个相互交流和同台竞技的机会。比赛过程中,计算机协会对比赛进程进行全面监督负责,督促各部门按照计划完成任务,以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图为比赛现场)竞赛开始后,考生们沉着冷静,认真作答,考场秩序井然,充分展现了大学生们良好的考风考纪以及精神面貌。 (图为工作人员合照)此次竞赛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生活,提高了学生C语言程序设计的能力,加强了学生C语言专业技术知识的应用能力。鼓励和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竞赛经验。



为进一步推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团队建设的工作及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于2022年11月23日下午在博思楼S201教室组织开展了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学培训分享活动,参会人员为计科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采取线下和线上腾讯会议两种方式,本次会议由教研室副主任刘晴晴主持。首先,刘晴晴分享了教学团队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改革、专业、课程、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方面的特色,青年教师培养(教学、科研)和职称晋升等。(图为教学团队建设分享现场)接着由参加过主题培训的老师进行总结和分享。韩慧慧老师分享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培训内容和心得;沈琼老师分享了“基于BOPPS和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有限教学设计实操工作坊”的培训内容和心得;刘晴晴老师分享了“善用大思政课构建高质量育人新体系线上研修班”的培训内容和心得。(图为教学培训分享内容)随后,郑昊老师分享了“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与项目选题创新暨高水平论文写作与发表研修班”的培训内容和心得。通过郑老师分享的内容,参会教师更深入



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促进学院学风建设,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于2022年11月24日在博文楼E301成功举办个性化人才培养举措与实践讲座暨学分置换与综合素质学分认定工作详解。本次讲座特邀计算机(大数据)学院人工智能教研室主任高超、22级辅导员兼学院综合素质学分专项工作负责人马越、教务员王旋作为主讲人。讲座伊始,马越对学生素质学分管理认定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强调素质学分管理认定方法的制定能有效的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科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为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随后,王璇就学生课程替换和学分置换等方面内容展开介绍,王璇表示这不仅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还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图为马越、王旋发言) 接着,高超从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的角度进行讲解,表示学校以深入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转型发展的切入点,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价值导向,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同时希望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切实提升课程育人实效,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大数据专业教研室积极行动,开展“课程思政”案例分享交流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娜老师也参与本次活动并分享课程思政案例进行交流和指导。首先,由大数据专业教研室主任王雪梅,教师鲍家朝、程云、高迩倪、胡娟、余婉风和汪洋分别针对教学中引入的课程思政案例进行分享。各位教师分别讲述了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以具体实例作为切入点,以学生为中心,将家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人文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中,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培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祖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图为教师案例分享)案例分享之后,王娜老师对于各位教师给予了积极评价,并分别针对各位教师的课程思政案例进行了补充和建议。王娜老师将大数据相关课程与思政元素进行结合,建议教师们可以关注当下时政热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