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7日、2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圳华龙迅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芜湖市人民政府以及多个知名企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工业数字孪生大赛暨第四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专业赛总决赛在芜湖市悦圆方酒店顺利举行。我校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的方强龙、张国澳、支飞扬、周竹阳四位同学在高旭、吴锦华两位老师的指导下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取得了本届赛事算法赛道全国二等奖(算法赛总排名第二)的好成绩,赢得赛事奖金5万元整。(图为颁奖典礼的获奖现场)本次大赛中,在比赛的准备阶段,参赛团队充分的进行了公司和市场的走访调研,前往安徽海行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观摩学习,了解本次大赛赛题汽车制造工艺的详细流程。在充分了解汽车制造工艺流程的具体情况后,参赛团队结合本次大赛推出的汽车制造行业车身喷涂工艺的主题,开发仿真分析模型,构建数字孪生解决方案;学生团队在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利用二十多天的时间,对给出的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反复推导,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学校“教学质量人人过关”的要求”,计算机(大数据)学院于2023年2月25日在博思楼N103移动互联实验室开展驻校工程师磨课活动。本次磨课评委小组由学院二级督导侯荣涛教授、科大讯飞高级运营总监张涛组成,所有参与2022-2023学年春季学期授课的驻校工程师均参与本次磨课活动。(图为磨课安排)上午9:00磨课活动正式开始,从磨课现场来看,每位老师准备都较为充分,精神饱满、课程教学呈现效果较好,得到评委老师的一致认可。相较于前几次磨课,在PPT准备、思政元素融入、板书等模块有了明显的提升,几位教龄较为年轻的老师也在课堂综合呈现中有了明显的进步。 (图为磨课现场)(图为评委与老师们交流)针对磨课内容,评委老师做出了有针对性的细节点评。如案例引入尽量中国化、生活化;板书呈现考虑班级后排学生,字体不能太小;课堂与学生眼神交流等。磨课活动虽已结束,但教学能力提升确需要平时点滴积累,相信通过平时的相互交流、学习、成长,驻校工程师教



为提升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准确定位自己,提升就业竞争力,增强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计算机(大数据)学院于2023年2月18日在博文楼(A2)、博思楼(A6)的机房顺利举办第十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校内选拔赛,全校近千名同学参加。(图为蓝桥杯选拔赛现场)本次校内选拔赛模拟蓝桥杯大赛模式采用个人赛的方式进行,题型、难度和内容均与正式比赛相似。选拔赛现场紧张而有序,参赛同学们自觉遵守考场纪律,怀着对计算机程序设计知识的热爱,专注地投入选拔赛。过程中,计算机协会的同学们尽力做好服务工作,当有选手在遇到设备故障时,及时帮助解决问题。 (图为选手正在答题)本次选拔赛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学生学习编程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和实践技能,营造了活跃、浓郁的学习和竞赛氛围,增强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图为蓝桥杯工作人员合影)本赛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通过比赛提升了学生的编程能力,也选拔出优秀的选手参加



新使命催人奋进,新征程任重道远。为进一步做好春季学期的教学检查工作,帮助新晋教师以及部分讲授新课程的老师更好地驾驭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设计,2023年2月9日上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研室在线上开展了磨课活动,开展磨课的课程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计算机组成原理》、《编译原理》等,教研室全体教师线上参会。首先,谈亮主任对磨课流程进行了简单安排,然后正式开始磨课活动,新教师柴诚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的第一次课程进行了模拟教学,并阐述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的区别等相关知识点,谈主任进行了点评;磨课活动依次进行,教师们的磨课内容充分体现了课程思政内容,展示了安信工教师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扎实的专业背景和敬业精神。每位老师磨课完成后谈主任都进行了点评与建议,其他老师也积极地开展交流学习。活动结束之后,谈主任进行了总结,并嘱咐所有老师要准备好五大件材料,过程中要体现课程思政的融合。(图为部分教师磨课时的精彩展示)通过此次磨课活动的顺利



为进一步推进学院第二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计算机(大数据)学院于2023年1月11日晚20:00-21:30通过腾讯会议举办“2023年(第16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校赛宣讲会,宣讲会由计算机协会设计部部长彭杰主持,程云、张超和王雪梅三位老师应邀参会,共有200余名学生在线交流。(图为宣讲会海报)(图为会议现场)宣讲会伊始,计算机协会会长吴云龙从大赛简介、大赛分类以及赛事报名和注意事项对大赛进行详细的介绍,帮助参赛选手更加了解赛道区分,从而更合理的准备比赛。(图为宣讲人吴云龙介绍大赛内容)(图为范雪晴分享参赛经验)会议第二项内容,由往届获奖学长分享参赛经验。先由艺术学院的范雪晴学长向学弟学妹们传授经验:参加比赛首先要考虑选好团队和指导老师,还要有创新的思路,在团队中应注重与队友之间的配合,遇到问题时多运用头脑风暴法去协作完成。其次对问题的思考尽量不要选用第一想法,并且团队之间的讨论要做到深入细致。最后要多向指导老师请教,沟通自己的想法及创意。大数据学院潘叙磊学长向学弟学妹们分享他的



课程是解决教育微观问题,也是教育最本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更好的推动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再上新台阶。12月30日学院开展秋季学期课程总结分享交流会,会议由教学副院长万家山主持,各专业负责人、教学管理及学院专任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伊始,万家山对本次会议的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和说明,随后由王雪梅老师、胡磊老师和刘华敏老师分别就校级一流课程、项目式课程及基于两树平台课程实施的经验进行院内分享。 (图为三位教师进行分享)在会议中,三位老师分别就课程在项目式和混合式实施过程中,从课前任务的主题学习,到课中的案例引入、讲解知识点引入和案例拓展,最后到课后的资源、课后作业及辅导答疑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充分展示在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所做的尝试和探索。最后万家山分别就几位老师的分享做简要总结,并强调此次会议既是总结也是经验分享,希望学院各位老师结合目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所做的工作,开展后续的课程建设和实施。最后,万家山就春季学期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做进一步要求,并针对大纲修订相关标准和要求进



为进一步落实我校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参加创新项目和各类学术活动、科技竞赛的积极性,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于12月21日开展2023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学分置换答辩工作,本次置换答辩共有34名学生参加,分两个小组,均采用线上腾讯会议形式开展。(图线上答辩学生汇报情况) 答辩过程分为学生陈述及评委提问两个环节,主要考察学生对项目的熟悉程度和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突出学生在该项成果中的工作体现。各答辩小组的答辩组长首先对答辩流程进行介绍,随后参加答辩的学生通过PPT阐述了各自项目的应用背景和环境、设计目的、设计方案、设计结果、创新点和改进点以及小组分工情况。最后评审老师们就学生的汇报进行逐一提问,并由学生现场回答。答辩结束后,各评委老师根据学生的置换材料状况和答辩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给出修改意见和最终成绩。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学分置换答辩是深化我校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创新积极性和培养实践人才的重要环节,学院在该项工作中严格



为帮助青年教师快速适应学校工作节奏,明确个人职业发展路径,并进一步提高对于职称与职级职等的认知和重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于2022年12月12日20:00组织开展了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路径的主题研讨会,参会人员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研室全体教师,会议采取线上腾讯会议方式,由教研室主任谈亮主持。(图为教研室主题会)首先,由孟令兵老师进行论文发表的经验分享,分别从研究方向确定、论文发表方法开展,强调要注重方法的创新、文章语法及细节等,同时对投稿的经验进行了简单交流。(图为孟令兵老师分享)接下来,尚敏教授分享了个人在高校的工作经验,提到论文可以从新观点方面进行创新,也可以在实践中有新发现进行切入;同时,针对年轻老师建议提高对职称的关注,清楚职称评定的要求并为之做准备。(图为尚敏教授分享)紧接着,刘晴晴副主任针对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进行分享,强调新教师要清楚职称和职级职等的具体要求,并提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最后,谈亮主任针对本次研讨进行总结,要求青年教师在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