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2021级分方向工作的顺利开展,计算机(大数据)学院圆满完成专业岗位的调研工作,本次调研为专业方向的设置提供参考依据,调研的形式为企业走访、岗位群调研、岗位能力调研等。首先在2022年暑假期间,副院长戴平带领各教研室主任及相关骨干教师,深入一线企业进行走访,共计走访企业20余家,走访了解当前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技术层面的具体需求,同步与实习学生面对面交流,了解在校所学专业知识在企应用情况,最后形成反馈意见和建议,为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的更新提供了参考。(图为走访一线企业)在2023年春季学期,由驻校工程师团队开展了专业岗位与专业教学契合度的调研,为专业方向课程内容的设计提供参考,也为驻校工程师开展教学提供了借鉴。最后结合前期的工作,形成了学院专业方向设置需求调研报告,为保证调研的科学与合理,组织了专业方向设置的评审工作,对方向的招生数量、课程内容调整进行讨论。在后续的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每年度均会开展专业方向的市场调研,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市场需求。(图为驻校工程师相关负责人



近日,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发布了《2023全国497所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综合实力排行榜》,我校人工智能专业再次获评B类专业,位列排行榜第157位。这是对我校人工智能专业教育教学实力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校近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成绩的认可。(图为排行榜)2023年3月~4月,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针对全国已经开办、正在开办、即将开办人工智能专业的497所普通高校进行调研,调研范围包括高校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人工智能专业师资力量建设情况、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情况、专业教材开发与师资力量情况等十个方面,结合上述因素对高校人工智能专业教育教学实力进行综合打分、抽样调研,并最终以“排行榜”的形式向社会公布调研结果,以此服务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引领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发展。这是迄今为止,针对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学科调查内容最全、规模最大、覆盖高校数量最多的排行榜,在年度会议上,将对入榜的在“人工智能”专业教育教学领域取得一定成绩和科研成果的部分高校颁发荣誉证书,树立



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规范期末归档材料,软件工程教研室于2023年6月7日下午两点在博思楼S205开展团队建设和规范化建设交流会,与会人员为软件工程专业教研室全体教师,会议由主任刘华敏主持。(图为参会人员)首先,刘华敏介绍了期末阅卷的要求,阅卷要统一要求,按照加分的规则进行阅卷;又介绍了软件工程教研室2023届的实习材料和毕设材料已经全部归档;重点强调了课程资源建设的两树资源建设,相关老师需要尽快确定资源建设目标,课程资源建设需要符合2022版培养方案,制定新版的授课大纲和授课计划表;最后,说明了关于暑期培训的相关要点,例如培训的课程要和教师发展相关、线下培训的名额和经费使用等。(图为刘华敏主持会议)通过此次会议,不仅让教师们对期末材料归档规范性有了明确的认识,还让教师们通过暑期培训提升自己教学能力,扩大自身知识储备。



2023年6月7日,科大讯飞实验室产品部孙亮总监、产品经理方力为人工智能教研室全体教师、双师开展AILab实验平台使用培训。会议主要围绕人工智能课程实验平台的使用、优化与建议展开讨论,旨在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会议伊始,高超主任对实验平台的四大功能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表示希望老师们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提出建议和优化方案。他还强调,下学期将使用该平台进行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图为高超发言)随后,方力详细介绍了实验平台的教师端和学生端操作流程,包括课程中心、我的课程、我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实验界面和报告模板配置等功能。各位老师针对实验平台的使用细节和功能亮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教师讨论环节,高超主任提出了关于虚拟机镜像选择、虚机个数、本地部署等问题的建议。许苏魁老师提到深度学习资源陈旧的问题,平台答复计划在7月底更新一批资源。潘静敏老师围绕数据集总库的选择、导入格式以及文件标注格式等问题进行交流,朱伟杰老师咨询了实验平台对编程语言类课程实验与其他核心课程实验的支撑情



为全面深入推进“十四五”规划教学重点内涵建设,引导教师加强认知,逐步理解并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中,同时也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挑战,2023年5月31日下午14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研室在博思楼S201举行了混合式与项目化教学实施经验分享活动。本次研讨会旨在分享教育教学创新的方式和方法,共同探讨项目式与混合化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本次研讨会由主任谈亮主持,谈亮首先介绍了项目式与混合化教学的概念和特点。随后多位教师分享了自己在实际教学中应用项目式与混合化教学的实践经验和做法,并结合案例分析了他们的优势和技巧。教师何增宇详细介绍了他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课程中应用项目式与混合化教学方式的经验。以两个项目(图书管理系统项目和计算器系统项目)的开发作为挑战项目进行教学,通过参与项目,学生能更好地把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实践技能结合起来。教师王万军介绍了项目式与混合化教学实施经验,以《软件工程》课程为例,使用博思平台进行线上教学,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



为进一步帮助学院考研学子进行数学备课,帮助学生了解考研形势,营造学院良好的考研氛围。由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处主办,计算机(大数据)学院创办,科大讯飞AI开发者社区安信工分社(以下简称AI协会)协办的“工科专业考研数学备考指导”讲座活动于2023年6月1日14:00—16:00在博雅楼S205教室举行。此次讲座特邀合肥工业大学教授李华冰,为考研学子数学备考进行指导。(图为讲座现场)李华冰围绕2024年考研数学复习时间安排、考研数学复习教材及辅导资料、考研数学复习方法、新考纲变换解读及历年典型题型解读。李华冰教授通过丰富的考研指导的经验为学生详细的讲解了考研的复习流程及注意事项,为正在准备考研的同学指明了方向。本次考研指导讲座的顺利开展,为学院学子提供了宝贵考研经验,搭建考研学习交流的平台,为学生的研学之路点亮灯塔,使同学们对考研有了更清晰、更具体的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同学们指明了考研方向,进一步坚定了考研信心。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同学们能够考入心仪的学校。



为了进一步推进学风建设工作,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023年5月30日下午14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研室在博思楼S205举行了学风建设研讨活动。本次学风建设研讨活动由教研室副主任刘晴晴老师主持。首先刘晴晴老师强调了高校教师在学风建设和课堂管理中担任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在传递学术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术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营造健康的学术氛围,进而推动学风建设。刘晴晴老师从高校教师如何进行课后辅导以及在课后辅导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高校教师在个性化晚自习中的作用等方面分别展开进行了讲述,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定制个性化辅导计划(2)引导学生独立自学(3)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随后刘晴晴又强调了高校班主任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刘晴晴陈述完毕之后,各位老师就如何提高高校学风建设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主任谈亮和教研室教授尚敏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分别给与了中肯的建议。 (图为学风建设研讨活动图)总之,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



为分享大数据专业项目化教学的经验和建设成果,帮助各位老师能够有效将项目化模式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大数据专业教研室在主任王雪梅的组织下于2023年6月1日下午在博思楼S205开展了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研讨会。(图为研讨会现场)王雪梅老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新版C2022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的变化,将新旧培训方案进行对比,与各位老师探讨新版培养方案各门专业课程之间如何衔接,并以即将新开课的《大数据原理与可视化技术》课程为例,研讨如何进行项目化教学。随后,姜玮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原来的大数据可视化技术课程的教学经验,指出原有课程大纲中的不足和希望改进的方法。江子湛、孔凡豹、高旭老师分别分享了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大数据原理和大三方向课几部分教学内容的设计solution。余婉风与汪洋老师也分别就新版培养方案中《应用统计学》与《数据预处理技术》如何进行项目化教学和如何根据新的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内容等问题进行讨论。王雪梅老师建议项目化教学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所要教授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想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