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5日,人工智能教研室在博思楼S201会议室召开了工作会议。本次会议由教研室主任高超主持,旨在梳理本学期工作重点,并交流各项目最新进展。会议伊始,许苏魁老师介绍了研究的课题,分享了在学生课堂行为分析、教室音质增强和情感识别领域的创新成果。紧接着,李雪静老师分享了图像安全研究的最新动态,她通过优化信息隐藏算法,有效提升了图像内容认证的安全性,并计划在未来研究中引入量子密码技术。此外,冯瑮老师提出了申请校级科研项目的设想,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天文观测数据处理。同时,殷振宇和吴定安两位老师也分别汇报了在大模型与时间序列预测领域的进展及应用情况。 (图为高超主任主持会议)会议尾声,高超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强调了科研基金申请的重要性,特别是校级青年基金申请的机遇,鼓励教研室内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积极探索交叉融合的科研路径,以推动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他希望各位老师能结合智慧教育及大模型相关研究,建议老师们与地方企业携手,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展课题研究。在此次会议过后,人工智能教研室的教师



为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成长,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推动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深入发展。计科教研室于2024年9月25日下午2点在博思楼N305组织开展了暑期培训分享活动,参会人员为计科教研室全体教师,会议由教研室主任谈亮主持。 (图为谈亮主任主持会议) 会议伊始,谈亮主任对活动的意义与目的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鼓励各位教师积极分享暑期的学习与培训心得。随后,王婷婷老师率先进行了课程思政的分享。她详细阐述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明确了课程思政的对象与重点,并探讨了课程思政的数字化探索方向。王婷婷老师的分享提醒了各位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需更加注重思政元素的融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图为王婷婷老师分享) 紧接着,王子祥老师带来了课题申报的专题分享。他详细介绍了申报书的撰写步骤与关键环节,包括选题的原则、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等,并特别强调了选题的重要性,指出选题应是真存在、价值大、我能做的问题,这样才能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王子祥老师的分享为教师们在课题申报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



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探索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创新应用,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计算机(大数据)学院AIIT创意协会于2024年9月25日下午14:00至15:00在博雅楼W101成功举办第五届人工智能创意挑战赛宣讲动员会,本次活动特邀人工智能教研室老师蔡雪冰担任主讲人。(图为蔡雪冰宣讲)(图为宣讲现场)讲座伊始,蔡雪冰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并逐步深入地讲述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未来趋势以及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接着,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图片和视频,展示出人工智能在教育、交通、医疗、金融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随后,蔡雪冰老师讲解了人工智能创业挑战赛设立目的,比赛章程等,最后对同学们的创意设计提出了相关建议。(图全体志愿者合影)合作共赢助发展,创新驱动谋未来。本次讲座不仅为学院学生提供一个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机会,更为他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营造出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对学院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积极作用。通过此次宣讲会希望学院学生积极参加人



为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激发学生对编程的兴趣,计算机(大数据)学院计算机协会于2024年9月22日下午2点至4点在博文楼S503成功举办C语言知识竞赛活动。(图为参赛者认真比赛)本次比赛面向全体在校学生,以个人赛形式进行。在比赛过程中,参赛者们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编程技能,解决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在本次竞赛中,大家不仅检验自己的编程水平,而且学到很多实用的编程技巧和方法。(图为工作人员合照)本次C语言知识竞赛取得圆满成功,达到预期的目的。相信通过这次比赛,同学们的编程能力会得到更好的提升,对编程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同学积极参加此类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创造更大的价值,为学校增光添彩、创造辉煌!



为促进教学经验的交流与分享,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2024年9月11日下午2点,计科教研室在博思楼N305组织开展了教研室全体会议暨新老师试教活动,参会人员为计科教研室全体教师,会议由教研室主任谈亮主持。(图为谈亮主持会议)会议的核心环节之一是新教师的试教展示。本次参与试教的教师有刘悦悦、王婷婷、钱华松和鲁雪晴共4名新教师,试讲课程包括《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结构(C语言版)》和《计算思维导论》的教学内容。试教过程中,新教师们展示了他们深厚的学术功底,讲授内容详实。(图为新老师试讲现场)试教结束后,教研室的教师们纷纷给予新教师肯定和鼓励,并就教学技巧、课程内容安排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其中,谈亮主任强调需注意教学设备的使用、音量控制及教案与课件的匹配度;尚敏教授建议要增强课堂互动、课程思政的融入及注意课程详略得当;何增宇老师建议加强后排关注、课堂多走动,授课时可以以案例导入讲解并注意节奏和内容衔接;王万军老师建议把控好课堂整体节奏。(图为各老师点评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人工智能教研室于2024年9月12日组织了新教师与新课试讲活动。此次试讲人员包括新教师冯瑮、吴定安和殷振宇,新课试讲人员有胡婷婷和许苏魁两位老师。五位教师在此次试讲中展现了丰富的教学热情和专业知识,获得了在场教师们的积极反馈。(图为冯瑮、吴定安、殷振宇老师试讲)冯瑮、吴定安和殷振宇作为新教师首次教授新课,三位老师采用了问题讨论、讲练结合、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清晰,授课思路流畅,充分展现了他们在备课过程中的严谨态度和创新思维。图为胡婷婷与许苏魁老师试讲胡婷婷与许苏魁教师试讲的是新的课程,尽管课程内容对他们来说是新的挑战,但凭借其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积淀,在授课中注重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培养,展示了资深教师的教学风采。此次试讲活动不仅是对新教师教学水平的检验,也是老教师在新课程领域的探索尝试。教研室主任,副主任以及学院教学督导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并积极发表了对五位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近日,从第六届智能教育论坛上传来喜讯,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的“基于大模型的ICAP项目化教学”案例在众多参评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为优秀案例。第六届智能教育论坛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及中小学中共征集到82个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典型案例。经过严格的多维度评审,包括案例选题的前沿性、应用的广泛性与创新性、内容的丰富度与深度,以及推广应用的潜力与成效,最终评选出22个优秀案例和23个入选案例。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案例的成功入选,是对该校在智能教育领域创新实践的认可,也是对学院推动教育现代化、提升教学质量努力的肯定。(图为优秀案例表彰)据悉,该案例由韩慧慧、何增宇、刘晴晴、朱丹四位教师共同完成。他们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成功实现了教育中的典型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大模型技术的支持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体验,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第六届智能教育论坛举办方为该项目颁发了荣誉证书,以资鼓励。(图为荣誉证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新教师快速适应教学环境,C语言课程组于2024年9月18日下午开展了新学期磨课活动。本次活动有教师试讲、教师互评和总结反思等环节。活动首先由教师段微微进行课程介绍,内容包括教学材料、教学资源、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考核方式等,通过介绍帮助新老师对《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有全方位的了解,更快地熟悉课程。(图为课程介绍)其次进行实际的课堂教学试讲环节。新教师们纷纷走上讲台,进行了模拟授课。他们精心准备教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力求将C语言的知识点讲解得清晰易懂,试讲内容包括“循环语句”“分支语句”“数组”等。老教师们则认真聆听,对新教师的授课进行了点评和反馈,指出了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供了改进的建议。在活动中,老教师与新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老教师们分享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和心得体会,从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到学生互动等方面,为新教师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新教师们也积极发言,提出了自己在备课和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并得到了针对性的解答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