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教学经验的交流与分享,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2024年9月11日下午2点,计科教研室在博思楼N305组织开展了教研室全体会议暨新老师试教活动,参会人员为计科教研室全体教师,会议由教研室主任谈亮主持。(图为谈亮主持会议)会议的核心环节之一是新教师的试教展示。本次参与试教的教师有刘悦悦、王婷婷、钱华松和鲁雪晴共4名新教师,试讲课程包括《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结构(C语言版)》和《计算思维导论》的教学内容。试教过程中,新教师们展示了他们深厚的学术功底,讲授内容详实。(图为新老师试讲现场)试教结束后,教研室的教师们纷纷给予新教师肯定和鼓励,并就教学技巧、课程内容安排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其中,谈亮主任强调需注意教学设备的使用、音量控制及教案与课件的匹配度;尚敏教授建议要增强课堂互动、课程思政的融入及注意课程详略得当;何增宇老师建议加强后排关注、课堂多走动,授课时可以以案例导入讲解并注意节奏和内容衔接;王万军老师建议把控好课堂整体节奏。(图为各老师点评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人工智能教研室于2024年9月12日组织了新教师与新课试讲活动。此次试讲人员包括新教师冯瑮、吴定安和殷振宇,新课试讲人员有胡婷婷和许苏魁两位老师。五位教师在此次试讲中展现了丰富的教学热情和专业知识,获得了在场教师们的积极反馈。(图为冯瑮、吴定安、殷振宇老师试讲)冯瑮、吴定安和殷振宇作为新教师首次教授新课,三位老师采用了问题讨论、讲练结合、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清晰,授课思路流畅,充分展现了他们在备课过程中的严谨态度和创新思维。图为胡婷婷与许苏魁老师试讲胡婷婷与许苏魁教师试讲的是新的课程,尽管课程内容对他们来说是新的挑战,但凭借其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积淀,在授课中注重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培养,展示了资深教师的教学风采。此次试讲活动不仅是对新教师教学水平的检验,也是老教师在新课程领域的探索尝试。教研室主任,副主任以及学院教学督导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并积极发表了对五位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近日,从第六届智能教育论坛上传来喜讯,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的“基于大模型的ICAP项目化教学”案例在众多参评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为优秀案例。第六届智能教育论坛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及中小学中共征集到82个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典型案例。经过严格的多维度评审,包括案例选题的前沿性、应用的广泛性与创新性、内容的丰富度与深度,以及推广应用的潜力与成效,最终评选出22个优秀案例和23个入选案例。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案例的成功入选,是对该校在智能教育领域创新实践的认可,也是对学院推动教育现代化、提升教学质量努力的肯定。(图为优秀案例表彰)据悉,该案例由韩慧慧、何增宇、刘晴晴、朱丹四位教师共同完成。他们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成功实现了教育中的典型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大模型技术的支持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体验,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第六届智能教育论坛举办方为该项目颁发了荣誉证书,以资鼓励。(图为荣誉证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新教师快速适应教学环境,C语言课程组于2024年9月18日下午开展了新学期磨课活动。本次活动有教师试讲、教师互评和总结反思等环节。活动首先由教师段微微进行课程介绍,内容包括教学材料、教学资源、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考核方式等,通过介绍帮助新老师对《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有全方位的了解,更快地熟悉课程。(图为课程介绍)其次进行实际的课堂教学试讲环节。新教师们纷纷走上讲台,进行了模拟授课。他们精心准备教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力求将C语言的知识点讲解得清晰易懂,试讲内容包括“循环语句”“分支语句”“数组”等。老教师们则认真聆听,对新教师的授课进行了点评和反馈,指出了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供了改进的建议。在活动中,老教师与新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老教师们分享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和心得体会,从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到学生互动等方面,为新教师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新教师们也积极发言,提出了自己在备课和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并得到了针对性的解答和建议。



为提升新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程质量,大数据专业教研室于9月11日在博思楼S103顺利开展了新教师磨课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践和交流,帮助新教师快速融入教学团队,掌握课程教学方法与技巧。活动伊始,教研室主任王雪梅对磨课活动的意义与目的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新教师提出了殷切的期望。接着,新教师孙久艳上台进行教学演示,授课科目为《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孙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充满了热情与创新,展现了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图为新老师磨课)在完成授课演示之后,教研室的教师们针对新教师的磨课情况,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反馈和建议。分别从课程设计的合理性、教学逻辑的清晰度、互动技巧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交流。这些经验丰富的教师们不仅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还特别强调了课堂管理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在交流过程中,不仅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还促进了教学思想的碰撞与融合。通过这种互动,新教师能够更好地吸收老教师们的经验,从而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图为新老



9月11日,在我校与芜湖埃泰克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成功举办了一场以“实习与毕设贯通及项目式实习基地建设”为主题的研讨会。此次会议的举办不仅标志着双方在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方面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校企深入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会议在芜湖埃泰克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主管谢杨的主持下隆重召开,出席会议的领导包括我校副校长孙辉、教务处副处长程玉林、计算机(大数据)学院副院长朱洪军、实践教学主管陈兆安等校方代表,以及芜湖埃泰克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陈湧、软件中心总监冯晓星、软件经理郭雅杰等企业方代表。 (图为会议现场)会议伊始,程玉林详细介绍了我校在实习与毕设贯通、项目式实习基地建设方面的相关背景和具体方案。他强调,学校正在以落实C2022版人才培养方案为契机,构建完善的实习体系,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企业实习的相关工作紧密结合,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培养更为企业所需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随后,我校产业学院主管王成栋汇报了依



2024年9月5日上午,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编译原理课程组的老师们齐聚一堂,顺利开展课程建设研讨活动。本次会议紧紧围绕授课情况、课程资源开发以及 101 计划项目题库建设等关键议题深入展开。首先,结合新学期第一周授课情况进行回顾。教师们共同对学生反馈、作业完成状况以及课堂互动情况进行交流,同时对课程中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策略进行了专项讨论。 (图为杨静老师分享第一次授课情况)随后,课程组结合101计划项目题库的建设计划进行交流,确立了题库构建的目标、题目类型、难度分布和覆盖范围,制定了详细的题库建设时间表和题库的维护更新机制。课程组拟在新学期扩充题库规模,最终达到500+。 (图为高超老师对题库建设提出建议)此次教研活动为新学期的编译原理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编译原理课程组将继续致力于提供前沿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为大学生搭建起从学校到职场的桥梁,助力其提前适应社会,提升专业技能,计算机(大数据)学院人工智能教研室和计科教研室开展校外实习基地走访调研。由人工智能教研室主任高超带队,各教研室骨干教师一行于2024年8月15日-16日对杭州的企业进行了实习走访。 (图为与各企业及实习生座谈交流) 本次实习生走访活动,对学生在企业的工作、学习及生活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了解,充分听取了企业相关人员对实习学生的反馈。总体而言,学生们工作适应力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助力项目成功;学习之余,注重自我提升;生活独立,企业提供住宿,通勤便捷,满意度高。针对本次实习走访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教师们对企业向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表示感谢,并要求学生们严守公司规章,自主学习提升技能。同时需保持与辅导员及指导老师的联系,关注学校动态,按时打卡提交双周报。学生们应积极地将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通过此次实习走访活动不仅了解了学生们的实习情况,也促进了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的深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