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11-24
如何告别“盲目内卷”或“躺平摸鱼”的极端?如何在大学四年实现高效而有方向的成长?2025年11月21日晚,计算机(大数据)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的“榜样说”系列活动第七期在A20N104给出答案。本期活动特邀程然、张世豪两位“竞赛大神”,以自身经历为蓝本,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关于规划、竞赛与成长的深度分享,助力大家找到专属的成长平衡点。

(图为程然发言)
程然同学从“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的经历出发,讲述了大学备赛的过程远不止于最终的奖项名次,更在于那段全力以赴的旅程所馈赠的、足以让我们终身受益的成长礼物。她将这段经历提炼为五份无价的财富,非常深刻:
第一,她学会了与“不确定性”共舞,在市场的冷水和技术的瓶颈中,磨砺出了在迷雾中寻找微光的定力。
第二,她领悟了“团队”的真谛,懂得了最强大的力量源于将分歧转化为共识,在彼此支撑中熔炼成一个能并肩作战的集体。
第三,她完成了从“学生思维”到“创造者思维”的蜕变,从解答问题转变为主动发现和定义问题,成为了价值的创造者。
第四,她锤炼了“将想法落地”的硬核执行力,在极限的打磨中,将脑海中的蓝图锻造成了坚实的阶梯。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她重新认识了“自我”,突破了能力的边界,收获了一个更强大、更从容、也更具底气的自己。
这五份礼物,共同构筑了比任何奖杯都更珍贵的“成长勋章”。它们关乎心态、关乎合作、关乎思维、关乎行动、关乎自我的重塑。

(图为张世豪发言)
张世豪同学则从专业竞赛实践的角度,分享了如何将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有机结合。他指出:“竞赛不是目的,而是提升专业认知的方式。通过竞赛,我们不仅锻炼代码能力,更学会如何在压力下协作、在失败中复盘。”他结合自身参与多项赛事的经历,从“如何选赛、如何备赛、如何转化竞赛经验为求职优势”三个层面展开讲解,为同学们勾勒出一条“以赛促学、以学促用”的成长路径。

(图为互动环节)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中,同学们围绕“如何制定可持续的周计划”“竞赛与课程冲突时如何抉择”“低年级如何开始准备竞赛”等问题踊跃提问。两位主讲人结合自身经验,以轻松真诚的回应赢得阵阵掌声,现场气氛热烈。

(图为全体合影)
本期“榜样说”活动,如同一份精准的学业规划“指南针”,引导同学们告别盲目忙碌,树立清晰的目标意识;同时也是一盏竞赛实践的“启明灯”,点燃了众多同学“以赛促学”的激情。学院“榜样说”系列将持续为学子搭建高质量的交流平台,在榜样的引领下,助力每一位学子走出一条清晰而坚定的成长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