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促进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交流与专业建设创新,人工智能教研室于9月12日在鸠兹湾会议室开展“人工智能相关前沿技术与专业建设研讨”主题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技术分享与研讨,推动教师学术能力提升,优化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研室副主任孙晶晶主持本次活动,特邀新进博士周同进行专题报告,并邀请暑期外出学习培训教师进行分享。
(图为孙晶晶介绍本次活动主题和流程)
会议首先由孙晶晶介绍会议主题与流程,强调此次活动以加强教研室团队凝聚力、推动知识共享和实践创新为核心。随后,几位教师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在教育、天文、情感计算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进行了专题分享。
周同作“人工智能基础与前沿技术”主题分享,系统介绍H.264视频编码标准及其在AI视频处理中的基础作用。他详细讲解编码算法演进、预测模式、宏块分割等核心技术,指出H.264在5G、VR/AR等前沿领域的应用价值。
孙晶晶以获奖教学案例为例,分享“AI赋能教育”实践路径,从选题立意、设计实现、材料整理到参赛答辩,全面解析教学案例的构建与推广策略。
博士冯瑮介绍了LAMOST望远镜及AI在天文大数据中的应用,展示如何通过OpenAPI、大语言模型和智能体技术处理海量光谱数据,推动天文研究进入智能时代。
教师李雪静分享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AI赋能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强调教师应从知识传递者转变为教学设计者,利用AI实现个性化教学与智慧课堂构建。
教师许苏魁汇报第五届中国情感计算大会参会成果,重点介绍多模态情感分析在舆情预警中的应用,体现人文与技术的交叉融合。
(图为教研室老师分享)
在专业建设研讨环节,教研室主任朱伟杰结合“十四五”期间专业建设成效,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与会教师围绕行业需求、技术趋势、课程优化、跨学科融合等方面展开讨论,提出加强数智素养培养、融入多模态技术、强化实践教学等建议,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竞争力。
本次活动不仅深化了教师间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共享,进一步凝聚了团队合力,更为人工智能专业的高质量发展明晰了方向。会议充分展现了教研室紧贴技术前沿、持续推进专业改革的坚定信念,为培养契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AI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