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12日至15日,“寻味皖北,解码食韵”实践团踏上安徽省蚌埠市的土地,开启了一段融合美食探寻与人文关怀的实践之旅。团队成员以味蕾为引,以温情为翼,在非遗传承的肌理中、市井烟火的气息里、乡土人情的温度间,触摸这座城市独有的饮食文脉与人文底蕴。
指尖非遗里的雪圆滋味
在指导老师杜昭强、鲍忠将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杨明明的带领下,7月12日,实践团到达蚌埠颇具盛名的雪圆小吃店,其馄饨制作技艺是当地非遗项目。在店内,专业老师详细地为同学们介绍了非遗馄饨从食材挑选、面皮制作到馅料调配的每一个精细步骤。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老师与同学亲自动手体验馄饨的制作过程。大家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逐渐熟练地包出一个个馄饨。当一碗碗自己亲手制作的馄饨端上桌,同学们品尝着这独特的美味,更是对非遗美食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有了深刻体会。雪圆小吃承载的不仅是美味,更是蚌埠几代人的记忆与传承。
(图为实践团与非遗老板合照)
街巷烟火中的烧饼里脊香
烧饼夹里脊是蚌埠家喻户晓的特色小吃,深受当地人和游客喜爱。7月13日实践团成员们来到街头巷尾的烧饼夹里脊摊位前,观察摊主们熟练地将刚出炉的酥脆烧饼切开,夹入煎得金黄的里脊肉,再根据个人口味刷上酱料,撒上葱花等配料。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购买品尝,烧饼的麦香、里脊的鲜嫩多汁以及酱料的独特风味在口中交融,大家赞不绝口。通过与摊主交流,实践团了解到这一特色小吃在蚌埠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小摊贩经营,逐渐发展成为蚌埠饮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深受市民和游客喜爱。
(图为实践团成员品尝烧饼夹里脊)
梅桥暖语里的岁月情长
7月14日,实践团带着满满的关怀来到蚌埠市淮上区梅桥镇,开展慰问老人活动。实践团成员们为老人们带来了水果、生活用品等慰问品,并陪老人们聊天,倾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以及对蚌埠饮食文化变迁的记忆。成员们还为老人们表演了精心准备的节目,现场欢声笑语不断,温暖了老人们的心。此外,实践团成员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老人们举办了一场健康饮食知识讲座,结合蚌埠当地饮食特色,向老人们普及合理饮食、营养搭配等知识,受到老人们的热烈欢迎。
(图为实践团与梅桥镇负责人合影)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老人合影)
老铺珍馐里的蚌埠本味
除了街头小吃,蚌埠的特色菜品同样韵味十足。7月15日,实践团特意前往老蚌埠饭店,沉浸式体验当地特色菜的独特风味。刚走进饭店,浓郁的香气便扑面而来。很快,一道道特色菜端上餐桌,色泽红亮的蚌埠小龙虾,虾肉Q弹紧实,汤汁浓郁鲜美,让人食欲大开;河蚌烧粉丝更是地道,河蚌的鲜嫩与粉丝的爽滑相互融合,滋味醇厚;老蚌埠烧全鸡,鸡肉炖得软烂入味,香气四溢。实践团成员们一边品尝,一边听饭店的老师傅介绍这些菜品的由来和制作讲究,了解到这些特色菜都与蚌埠的地理环境、民俗文化紧密相连,是蚌埠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也承载着当地的饮食记忆。
(图为实践团体验老蚌埠菜肴)
此次“寻味皖北,解码食韵”实践团在蚌埠市的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当地的美食文化,体验到非遗传承的魅力,品尝到特色小吃的独特风味,更通过慰问老人活动,传递了社会的关爱与温暖,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实践团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入挖掘皖北饮食文化,为传承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