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专业概述
软件工程是一门以系统化、规范化、可量化的方法设计、开发、维护高质量软件系统的学科。它不仅是编程技术的集合,更强调工程化思维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旨在解决复杂软件系统的可靠性、效率与成本控制问题。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以“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依托科大讯飞等企业资源,培养掌握软件开发全流程、具备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软件人才。专业聚焦智能软件开发,企业级软件开发等方向,通过“校企协同、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助力学生成为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产业的高素质技术骨干。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软件工程理论与技术,精通人工智能应用开发或企业级软件系统设计,熟悉现代软件工程规范与工具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通过“校企双导师制”“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毕业生能在IT企业、智能制造等领域从事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支撑安徽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1)掌握软件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与维护的全流程工程技术,具备解决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熟练运用主流开发工具与技术栈(如Java/Python全栈开发、云原生架构、AI算法应用),适应企业级项目开发需求。
(2)聚焦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如智能语音处理)、工业软件(结合芜湖智能制造产业)等区域特色方向,培养“技术+产业”复合型人才。
(3)能胜任软件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系统架构师等岗位,并具备向项目经理、产品经理等管理岗位发展的潜力。
(4)具备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及终身学习习惯,遵守工程伦理与社会责任。
三、讯飞办学优势
(1)产业资源深度融合,强化产教协同
学校与科大讯飞深度融合,构建了“产业工程师摇篮”的办学定位。例如,通过“三段式”培养模式,确保学生直接接触企业真实项目,由企业工程师全程指导。科大讯飞派驻工程师团队参与教学管理,并引入企业项目资源库和脱敏行业数据,解决新工科专业建设中师资与设备的核心问题。学校围绕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设立安徽省首个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构建信息技术应用型专业集群。通过与讯飞的协同创新,形成了“AI+X”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对接区域战略新兴产业需求。
(2)实践导向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学校推行“三·三制”教学模式(三段式、三明治、三学期),强调实验、实训、实习全链条培养。实践环节考核引入国家技能标准,严格执行企业实习准入制度,确保学生技能达标。学校构建校、院两级学科竞赛体系,以赛促学,在工业数字孪生大赛、机器人大赛等顶级赛事中表现优异。
(3)双师型师资与智慧教育赋能
科大讯飞为学校输送具有5年以上企业经验的工程师担任教师,双师比例超30%,各学院副院长中多人具备12年以上企业技术管理经验,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依托讯飞AILab技术,学校开发了博思智慧教学平台,实现混合式“金课”教学,并通过教学大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学习。2024年,其智慧教育实践入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优秀案例,智慧教育3.0计划进一步整合讯飞星火大模型,推动AIGC课程体系建设。
(4)校企协同的生态布局
2025年,学校与安徽师范大学、科大讯飞共建“AI+高等教育研究院”,聚焦AI+人才培养、智慧校园等领域,构建“学术研究—技术支撑—场景实践”闭环,推动教育数字化与产业升级协同发展。学校定期组织管理团队赴讯飞总部考察,引入星火认知大模型4.0 Turbo等最新技术,强化学生AI技能培养,打造“掌握AI的新人类”。
四、专业建设
软件工程专业以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紧密结合区域产业需求,构建了“产教融合、项目驱动”的特色培养体系。2024年获批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瞄准地方产业需求,应用型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2023年《面向对象程序设(C++)》 课程拟推荐第三批国家级一流线上线下混合式本科课程。2021年获批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和省示范基层教学组织。2020年获批教育部产学研合作项目“基于智慧教室的课堂公平建设及实践研究”。2019年获批省一流人才培养基地、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突破探索重构创新:新型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五、课程体系
软件工程专业全面推进项目式课程改革,打造基于项目的学习串,以企业真实需求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采用“理论+项目双驱动”模式,每学期设置2-3个综合性项目,涵盖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到部署运维全流程。通过校企共建的“项目工场”平台,学生可参与金融、电商、物联网等领域的实战项目,使用Git、Jenkins等工业级工具进行团队协作开发。
第一学年:计算思维导论(C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线性代数、离散数学及部分通识课程;
第二学年: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系统基础、操作系统原理、WEB前端开发技术及部分通识课程;
第三学年: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统一建模语言UML、软件工程以及专业方向课程;
第四学年:企业实习、毕业设计。
六、师资力量
软件工程专业拥有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师资团队,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优质教育。目前,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8人,硕士学位占比100%。另外与科大讯飞、奇瑞、埃泰克等安徽本土科技企业合作,聘请一线企业工程师参与到课程教学、课程设计、实训指导当中,将行业最新技术带入课堂。软件工程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充分满足本科生与留学生培养需求。教师团队科研实力突出,近三年来主持省级及校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为学生提供前沿学术指导与创新启发。
此外,学院定期邀请行业大咖开展讲座,组织AI技术论坛与竞赛,助力学生拓宽视野、提升竞争力。
七、课程建设
我校与科大讯飞协同研发智能化教学平台,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自研平台+自制SP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怎么教”方面:教师依托AI教学平台实现精准化教学,课前推送个性化预习任务,课中运用智能监测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基于学情大数据进行针对性辅导;同时开发模块化SPOC资源,采用"目标导引-研讨精讲-项目评价"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将课堂转变为深度研讨的互动场域。在“怎么学”方面:学生通过移动终端实现泛在学习,平台智能推荐系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SPOC资源支持碎片化知识获取;课前的自主预习、课中的协作探究与课后的迁移应用形成完整学习闭环。该模式通过三大创新点实现教学变革:一是自研平台的智能诊断与自适应功能,使教与学数据可视化;二是自制SPOC的“微课+交互测验+案例库”资源体系,支持差异化学习;三是翻转课堂的“三阶六环”教学设计,有效提升课堂参与度。
八、教学环境
软件工程专业教学环境以产教融合为特色,配备先进的软件开发实验室、云计算与大数据平台、工业软件实训中心等实践场所,并与科大讯飞、奇瑞等企业合作共建人工智能应用、车载软件系统等方向的项目实训基地。课程采用"理论+项目驱动"模式,引入企业级开发工具和真实工业案例,学生可在协同开发环境中参与智能系统开发、工业软件优化等实战项目。同时,学校设有软件测试工作室和创客空间,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整体环境紧密对接安徽省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产业需求,强化工程化能力培养。
九、学科竞赛
软件工程专业依托“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理念,通过系统化竞赛培养体系,在学科竞赛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近三年累计获得“蓝桥杯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安徽省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省级奖项50余项。通过学科竞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形成了“竞赛引领、产教融合”的育人特色。
十、就业与深造
(1)就业方向与岗位
软件开发方向:Java/Python/C++开发工程师、Web前端/移动端开发工程师、全栈工程师等;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方向:AI算法工程师、数据分析师、机器学习工程师等;
嵌入式与物联网方向: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物联网系统工程师等;
测试与运维方向:软件测试工程师、DevOps工程师、系统运维工程师。
软件工程专业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位于安徽省高校前列。
(2)深造路径
软件工程专业近年来考研氛围逐渐浓厚,近三年来考研成功率逐年上升,部分学生通过系统备考进入厦门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或重点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十一、加入我们
在这里,与科大讯飞等名企协同培养,打造“人工智能+软件开发”硬实力!我们提供Java/Python全栈开发、AI算法、大数据分析、游戏设计等前沿方向,课程对接华为、腾讯等企业真实项目。通过“以赛促学”斩获国家级竞赛奖项,依托“自研平台+翻转课堂”掌握顶尖技术。毕业生高薪就业于长三角IT名企,升学率持续领先!选择软工,就是选择高起点职业与无限可能! 加入我们,用代码书写你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