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5月9日下午,人工智能专业教研室在博思楼S205开展了一场以“融合思政教育与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为主题的教学分享活动。研讨活动由教研室主任高超主持,并特别邀请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燕和高旭两位教师进行观摩分享,旨在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效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
活动伊始,高超对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两位老师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强调了在专业课的课程实施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通过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品格修养同步提升。
(图为高超主持)
随后,胡婷婷老师就《机器学习基础》这一课程的课程背景、课程简介,以及如何围绕不同实践项目设计课程思政案例进行了详尽的分享,包括实践应用和反思诊断,展现了一种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无缝对接的创新方法。
(图为胡婷婷分享)
接着,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对胡婷婷老师的分享表示了肯定和赞扬,认为其课程思政融入全面,能够贯穿课堂实践与课后活动。案例选择既注重相关性也追求创新,有效地将当下政治热点与教学内容相融合,有助于拓宽学生视野。同时,他们强调教学过程中反思的必要性,强调思政元素融入自然的同时,需注意保持教学内容与形式的连贯性,以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
(图为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交流)
在关于思政内容讨论环节,老师们聚焦于当前热点主题,包括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科学是第一生产力,以及信息安全、科技安全与国家安全之间的联系等等。高超提出如何在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中补充思政意识,并关注到上课过程中学生面对手机等诱惑、作业完成度差、日常习惯培养等问题。这引发了在座教师关于课程思政融入过程中问题的广泛讨论。朱伟杰老师建议,在实验课和编程课中应打开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严谨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并将新的时政元素融入项目。最后,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迅猛发展,大模型正成为引领技术潮流的先驱,参会人员对大模型的发展也进行了充分讨论。
本次课程思政教学分享会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激发了将思政教育深度融入人工智能专业课程的新思路与新方法,为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