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对于“课程思政”这一理念高度重视,在高校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实现两者的协同育人是新时期“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要要求,更是强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思维的重要途径。为了让老师更好的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的思想,4月12日,大数据专业教研室在主任王雪梅的组织下,在博思楼S101教室开展了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参与人员包括教研室全体教师,同时邀请了马克思学院思政教师张贤法与吕晓婷。
备课活动包括教师课程思政案例分享和交流两个部分。首先由大数据教研室的全体教师进行所带课程中的思政案例分享,课程有《数据结构与算法》、《专业英语》、《计算机系统导论》、《数据库系统》等,每位老师都很好的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知识点中,思政元素涉及到公共道德、国家信息安全和理想信念等多个方面。如柏琪老师将数据结构中的队列与现实生活排队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做事要有秩序,先来先到,遵守社会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导向;程云老师通过蔚来汽车数据泄露的案例,告诉学生要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同时作为计算机人,要通过自身努力维护国家信息安全,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图为教师分享课程思政
随后,马克思学院教师张贤法、吕晓婷与各位老师进行交流,提出老师要依据课程所归属或服务的学科和专业进行挖掘,要结合课程所归属和服务的学科与专业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特别是所涉及的重大工程和科学技术发展成果,科学家或模范人物事迹,学科专业原理、观点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实践、教学实践、科技实践等。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使命感、责任感、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使之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图为交流环节
最后,王雪梅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大家在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中所做的工作,并提出要用好课堂主渠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结合专业和课程特色,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开展工作,实现思政课程显性教育与课程思政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