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学生工作
学生活动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详情页
【计算机(大数据)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整装待发|助乡村振兴——安信工“筑梦乡村”暑期实践调研座谈会落下帷幕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2-08-16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方针,推进产业结构性调整,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计算机(大数据)学院“筑梦乡村”暑期实践团一行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调研当地“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

此前实践团已通过实地走访小溪河镇和刘府镇的七个农业种植基地和养殖基地,基本掌握了凤阳县“智慧农业”的发展情况和出现的技术难题后,与凤阳县政协达成一致,于8月5日下午14时整在凤阳县政府开展交流座谈会,在会上实践团汇报调研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


1.jpg

(图为座谈会会议现场)


参与此次会议的嘉宾有:县政协秘书长朱仁昌,县政协农业和农村委主任金乔,县政协办公室主任陈玉凯,县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副主任薛金保,县四级调研员李国平,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政协联络室主任曹旭,刘府镇党委副书记、政协联络室主任王宁,县政协办公室秘书科科长贺国绿,县政协专委会联络服务中心主任赵圆圆,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筑梦乡村”实践团指导老师蒋美佳,以及实践团成员。本次会议由金乔主任主持。

首先,李国平向实践团简单概述了凤阳县的一些基本情况,如人口、行政区划、粮食产量等,指出当地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社会化组织,成立8家专业合作社;建成9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78家农产品电商;打造国家级“一村一品”,进行农产品加工,产值达67亿;实现以麻油为代表的“产量-质量-品牌”的转化;获得以花生为主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绩斐然。同时,也提出了对当地“智慧农业”三化一广的畅想,即:语言和应用的通俗化、平民化、简单化,扎根实际,使得普通的农民群众有能力的去管理和使用,避免由于青年劳动力的流失,而产生信息阻碍,更要注重其技术推广,实现产业融合与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2.jpg

(图为凤阳县四级调研员李国平讲话)


曹旭表示凤阳县的“智慧农业”是一个逐步升级、完善的过程,由最初的1.0的稻田化到如今2.0的“智慧农业”再到3.0空间拓展的畅想,在这其中,种植、采摘、销售环节是技术弊端,应如何有效减少坏果率这一难题,需要实践团成员认真调研,希望能够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向成员介绍了各种特色农产品种植和禽类养殖,为调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

王宁提出凤阳县的乡村振兴是以产业先行为主,通过建设蔬菜产业镇、抗旱杂交水稻、打造产业园,建立养殖基地等同时应用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精准监测作物的生长情况,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了经济效益,但也指出当地由于受限于基础设施,“智慧农业”的应用不能实现完全覆盖,部分产业仍然依托传统的人工种植与养殖的方式,出现生产效率低下等一系列的弊端。


3.jpg

(图为座谈会上的凤阳县政协委员)


随后,实践团成员王润泽发言,表示经过几天的调研,实践团发现了凤阳县“智慧农业”出现的问题,如管理不善、员工素质普遍偏低、劳动力流失、产业空心化等。针对以上的情况和县政协提出的问题,实践团也一一解答,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自动采摘、降低成本;采用物联网技术的新型传感器,扩大监测范围;建立奖惩制度,工作量化,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并加强培训;培育新品种,实现产业融合。

县政协对实践团调研情况和提出的解决方案表示满意,会在凤阳县的“智慧农业”中去应用,摆脱发展阻碍。双方通过座谈会的交流和讨论,达成越来越多的共识:当地的“智慧农业”定会不断前进,发展完善,也让实践团成员明确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久久为功的大计,需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结合实际,探讨发展新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4.jpg

(图为全体成员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