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大数据)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非遗拾光”实践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促进乡村振兴,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大数据)学院 “非遗拾光”实践团于2022年7月4日上午前往安庆潜山市文化馆进行学习交流,由馆长芮刘斌带领团队成员探索王河舒席的传承历史。
(图为芮刘斌和团队成员商讨活动流程)
上午,非遗文化调研活动正式开始。团队成员在芮刘斌的带领下,前往潜山市王河舒席传承基地,在此开展非遗文化调研活动。实践过程中,竹编传承人唐万青带领队员们参观了舒席的传承基地,并深入竹编工作车间,观摩如何将毛竹变成可以编织的竹篾。
(图为唐万青带领团队成员体验舒席制作过程)
(图为唐万青讲解竹编制品)
此外,中国竹文化源远流长,又被喻为“竹子文明的国度”。基地竹制品种类繁多,在传统手工艺人的手下,一根根竹丝翻转之间,一个个作品被缔造出来,成为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巧妙的手艺让实践队员们体会到了传统竹编技艺的魅力之大,引发了新青年一辈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
(图为舒席工艺品展区)
(图为舒席传承基地荣誉墙)
经得住岁月的打磨,才能在余下的时光里熠熠生辉。古人云,“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竹的精神、竹的风韵、竹的艺术,显示了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化,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情操与风采。竹编技艺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造物精神与审美情趣。
实践团成员在此次调研中懂得了要在保护并传承这门原生态传统手工艺的同时,应积极创新,挖掘竹艺术文化价值,引导人们对传统文化、手工艺和竹文化的重视,开发设计出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竹编技艺产品,将这门传统手工艺更好地发展下去。
(图为全体成员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