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回想一年前自己的备考状态,忽然觉得心头一酸,不是因为失败,而是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以总分417的分数被安徽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录取。
踏出考场后,觉得如释重负。因为我已经将自己掌握的知识都发挥出来,即使再让我复习一个月,最后走出考场的成绩也不过如此。因此,无论结果如何,我已不负自己,我已经拼到了极限!
备考一年来,非常不自由。这种不自由的感觉很多时候已经不只是身体方面,而是自己心里对很多欲望的压抑,做学习之外的事情总是不够痛快,也会控制自己、砍掉很多与学习无关的生活。例如,停掉了每晚坚持的跑步,没有看过完整的剧,社交规避……
其实这样的生活,真的很枯燥。但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只能日复一日地坚持、再坚持!在重复那些看过了会了但是为了记忆到考试那一刻而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去重复的东西。但是又不得不去做。因为这样不断在狭小的知识区间内深化学习,它本身是达到读研目的的一种手段。而且,另一方面,确实是对我自己的净化和历练,是非常值得拥有和回味的一段岁月。
我备考总时长大约为10个月,3月份我购买了一本《张宇18讲》,算是我正式踏上了备考旅程的标志。前期我基本上是整天地观看张老师的视频,边看边做笔记。对待数学的策略就是题海战术!那时我连极限的定义都搞不清,泰勒展开式记不住,定积分不会求……,数学题根本下不了手。现在蓦然回首,还是能感觉到自己一点点的成长。
我在英语上花的时间比较少,只是背了海文的单词书,后期也买了本《恋恋有词》,但是这本书的词汇太简单,根本应付不了考研英语(虽然在配套视频里会补充很多词汇,因为看视频背单词会浪费很多时间),做了丁晓钟老师的真题详解。
政治,全程跟随肖秀荣老师就对了,前期买他的精讲精练,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攻破,第一轮复习结束后买他的1000题,边做边回归精讲精练,从而巩固知识点。后期买肖八、肖四,这两套卷基本上都是从1000题里面精选出来的,可以用来检测前期的复习效果,肖四是一定要背的,17年压中了四道大题。本人政治最后考了62分,虽然很低但无伤大雅。
至于专业课,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校考得都不一样,在此不做赘述。
考研战线不宜拉的太长,否则后期会懈怠,当然也不必天天紧绷着,需要劳逸结合,争取将自己的状态维持在最佳水平。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贺舒婷的一句话:逼着自己埋进去,埋进书本,埋进试卷里,埋进密不透风的黑茧——为的只是有朝一日破茧成蝶,与大家共勉。
林贤敏
2017.5.23 写于安信工